台灣太陽能產業如臨大敵!上游廠商年裁逾3千人

去年中國531新政後,台灣太陽能產業如臨大敵,包含茂迪、綠能、益通等大廠,過去一年裁員超過3千人,甚至有大約1萬名作業員每個月僅工作10天。分析師認為,中國政府傾全力輔導當地企業,成本比台灣廠商少30%到40%,上游廠商當然做不下去,台廠唯有技術升級或轉型做系統才能找到生路。

更多新聞: 循環經濟夯!太陽能廢板回收新商機

師傅在鋼構上鋪滿太陽能板,只要三、五天工程,這片屋頂就能生產電力,下游太陽能系統商一片繁榮,但上游製造端卻是一片慘兮兮。

去年9月茂迪開出第一槍,兩波共裁員1216人,接著綠能也砍203名員工,元晶280人、頂晶科120人;益通、國碩、達能甚至宣布停產、賣廠,短短一年內,太陽能產業上游裁員超過3千人,甚至有上萬名員工被迫放無薪假,每個月工作僅僅十天。

對此太陽能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指出,「第一個產量過剩啊,第二個中國有政策補貼,台灣的產業政府沒有補貼,所以一樣電池片要賣到世界各地去,我們根本就差人家至少30%到40%價格,比人家貴那麼多,人家就不肯跟你買啊,那個絕對收起來。」

綠能分析師陳君盈表示,「台灣有技術貿易保護叫VPC,一開始的設立原意是好的,因為廠商拿到含有VPC的模組,可以拿到6%電費獎勵機制,短期刺激是很好因為是保護,但長遠拉到五年、十年的時候,會讓這個產業萎縮。」

中國政府傾全力輔導當地企業,設廠、折舊、生產都有補助,加上去年中國513新政後,產品供過於求,台廠難生存大量關閉。中美晶、聯合再生跟元晶等少數廠商,後來靠著轉型「單晶高效模組」才得以轉虧為盈。

分析師認為,面對中國產業崛起,國內太陽能上游廠商唯有升級、拓展新領域,才有機會擺脫「代工」角色、開闢新生路。

(民視新聞/王嘉琳、吳東懋 台北報導)

更多新聞: 力推花蓮太陽能發電!政府祭優惠、打破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