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共學伙伴學校計畫」 盼平衡城鄉教育

為了平衡城鄉教育資源,自105學年度開始教育部辦理城鄉共學伙伴學校計畫,讓城市和鄉村的學校共學課程,吸收雙邊知識,四年來入選219校次,參與師生高達5萬2560人次,這回除了過往常見的兩校組合外,也首次出現3校或4校的組合,讓教學更加豐富有趣。

更多新聞: 經濟部攜手國發會 智慧城鄉計畫融入生活

教育部官員齊聚,和57所學校代表,宣布城鄉共學計畫正式啟動。

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表示,「我們今年發表會,是有25個組一共有57個學校參與,城市的學校跟我們偏鄉的學校,都收穫非常多,偏鄉學校有獨特的文化歷史,剛好可以豐富城市學校學習。」

教育部自105學年度開始辦理城鄉共學伙伴學校計畫,邀請都市學校和鄉村學校合作,雙方以各自特色共享課程,讓兩邊的小孩透過交流,視野更寬廣。

來自高雄的甲仙國小,已經連續三年入選城鄉共學計畫,他們以在地農產「甲仙芋頭」為題材,發展出自然生態和食農教學的課程,與首次入選的北市懷生國小成為夥伴,融入懷生國小的英文教育和微電影拍攝,介紹在地特色。

高雄市甲仙國小校長陳姚如指出,「我們甲仙有三個特色,是梅芋薯,它分別在不同季節,它春天就是梅子結果的時候,所以我們有梅子體驗,芋頭就是過年前後,這樣子的課程裡面,就把我們甲仙物產特色行銷出來。」

范巽綠也說:「都會區的學校,因為去了偏鄉因為去了海邊學校,就可能把這個課程帶回他的學校,那我們希望未來促進老師之間的互訪交流,最重要的是大家共好,彼此分享特色,更加豐富我們的多元教育。」

城鄉共學計畫成立四年來已經入選219校次,參與師生高達5萬2560人次,教育部希望藉由兩所或三所以上學校間的合作,促進城市和偏鄉資源交流,發展各具特色的共學課程。

(民視新聞/李榮晋、羅執中 台北報導)

更多新聞: 縮短城鄉差距 基地台進駐改善偏鄉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