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服於疫情!迪化街文創工作者續儲備能量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造成許多商圈逛街人潮大減,甚至空蕩蕩,不過文創店林立的迪化街北街,仍可見戴著口罩逛街的遊客,因為這些文創工作者並未屈服於疫情,把握時間提升工藝,創作更多藝術作品,吸引民眾前來。

儘管疫情影響,迪化街北街人潮少了一大半,但相較周邊的商圈變得冷清,這裡文創店林立,藝術魅力仍吸引不少遊客前來。

木製的手工藝品琳瑯滿目,將歷史結合現代,掛牌上寫著總有刁民想害朕,本宮敗家去了,饅頭叔叔呈現人生百態的中年大叔,帶來療癒和滿足感,這些都是他一手創作出來的。

60歲的周咸方,投入創作超過十年;另一空間,古色古香的酒吧,有著中西合璧的衝突感,裏頭每一張板凳,都是在慢工細活下產出。

周咸方表示,「我現在做的東西幾乎都是給店裡面用的,包括你看到那個茶盤、椅子,那個茶墊、椅子,就是這種東西。再來就是掐絲銀線,那是因為有人說不超過五個人在做,那剛好我會做。」

電腦繪圖仔細描線,接著進到雷射雕刻。最後再用手工打磨、修邊鑲入金邊,眼神專注。

金屬片敲打成立體茶壺,不畏疫情影響,少了人潮喧囂聲,從店內員工基層爬起,變成老闆的黃柏瀚,直說創作靈感反而源源不絕。

文創工作者黃柏瀚表示,「人變少了我反而可以專心,再做更多的創作,不管有沒有人來,我就是一直會持續做下去。只是產量的問題而已。」

防疫期間,開始製作需要耗時數周,甚至更久的大型金屬家飾品,店內牆面,花了一個星期換上新面貌,用白蠟筆手繪歷史,從石器時代到現代的茶具,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黃柏瀚說,「因為我在現場製作,就是人群可以看到一個東西是怎麼被創作出來的,用動作來告訴客人,我其實不太需要太多的言語去介紹。因為他只要看願意看的話,他們就知道一個東西被做出來的過程,是很艱辛的。」

文創工作者堅守創作理念提升工藝,以及儲備能量,盼能在疫情趨緩後,展現出截然不同的作品。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