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吳釗燮上英國廣播節目 分享台灣抗疫經驗
(圖/民視新聞製)

外交部長吳釗燮2日接受英國Monocle雜誌電台Monocle 24的Podcast節目The Foreign Desk專訪,以「全球可向台灣學習什麼?」(What can the world learn from Taiwan?)為題談台灣防疫的成功與策略。吳釗燮表示,台灣希望對全世界分享台灣防疫經驗,這也是為何台灣想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

根據中央社報導,主持人穆勒(Andrew Mueller)表示,台灣在如此靠近疫情爆發地的情況下,本應受到嚴重影響,但台灣自1月21日發現第一起武漢肺炎的確診病例以來,目前僅有不到500例確診、6人死亡,在中方不斷阻撓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之下,是如何擁有這樣優異的防疫成績的。

吳釗燮提到,儘管目前台灣還是有將近500個確診個案,但生活沒有和以前差太多。至於主持人問能否簡單解釋台灣的防疫準備,吳釗燮則說,台灣在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重創下汲取慘痛教訓,體認到必須加強公共衛生機構及機制來應對此類疫情,在這方面一直非常努力。因此,當武漢肺炎開始襲擊台灣時,台灣的準備似乎比其他國家來得好。

主持人詢問,副總統陳建仁SARS時期擔任衛生署長,台灣政府該層級的官員擁有如此專業知識,是否因此造成不同結果。吳釗燮表示,陳建仁公衛背景很強,在計劃因應疫情的準備上有很大助益,但對抗疫情只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

他指出,當台灣在武漢肺炎尚未爆發之前,便緊急設置裝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整合跨部會資源共同防疫。這不僅衛福部或是疾管署參與,外交部、經濟部、交通部及軍方等各政府部會全數投入疫情防治工作。

吳釗燮也說,若其他國家採用與台灣相同的方式,在防疫準備工作上也會相當充足。台灣設法增加物資庫存、關鍵物資供應,以及確保醫療資源準備充足,並為經濟衰退做好準備。這些方式均適用於他國,這也是為何台灣一直爭取加入WHO,這樣才能分享抗疫經驗。

吳釗燮表示,台灣若能參與WHO,就能獲疫情的最新消息。目前根據「國際衛生條例」(IHR),台灣與WHO有聯絡窗口;但現在的狀況是,台灣向該窗口發送資訊,WHO卻未將台灣提供的資訊分享給他國。

在一開始疫情還未爆發時,台灣在1月13日曾派兩位專家到中國武漢去調查實際情況,然而中國政府對於這些資訊是有「限制性」地公布給中國人民。他表示,資訊透明度與民主有關,而依台灣的經驗,這可能是應對這次大流行疫情最重要的因素。「台灣付不起隱瞞(事實)的代價;但若看其他專制制度,它們在體制上沒有應變真相的能力。」這些都是未來需要認真思考的課題。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