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薯條救經濟!比利時馬鈴薯鬧滯銷危機

「薯條」雖然叫做「french fries」,但它的發源地並非法國,而是比利時。當地人將薯條視為國民美食,幾乎每周必吃,但受到疫情影響,薯條的原料馬鈴薯卻開始面臨滯銷危機。當地業者開始推行在家自己做薯條,還分送給貧困家庭,希望能幫助農民度過難關。

更多新聞: 荷包免失血!黑鮪魚因疫情價更低 享受鮮味趁這時

在油鍋中炸到金黃酥脆,加鹽少許上拋拌勻。外酥內軟的薯條可說世界共通的罪惡美食,但它的發源地其實並非法國,而是比利時。

要求一公分寬的厚實口感,還要淋上滿滿的美乃滋,才是正統吃法,比利時光是薯條攤就超過500個,高達8成民眾至少一周會吃一次以上,有民眾甚至說「沒有薯條的比利時就不是比利時了」。

但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店家紛紛關閉,民眾也不出門,沒人吃薯條,原料的馬鈴薯跟著滯銷。

擺放過久的馬鈴薯一旦發芽只能忍痛丟棄,農民損失上百萬台幣。根據統計,比利時全國多達75萬噸馬鈴薯,恐怕都面臨廢棄危機。

要拯救馬鈴薯產業,相關業者絞盡腦汁,馬鈴薯公會拍影片、推活動,要民眾在家炸薯條吃馬鈴薯救農民,真的銷不出去也不要浪費,業者乾脆捐贈給食物銀行,每周為貧困家庭提供25噸的馬鈴薯,運費都由政府補助。

食物銀行業者指出:「馬鈴薯可當主食,營養價值也很高,很感謝能收到這樣的捐贈品。」馬鈴薯公會人員也說:「本來就貧困的人們現在生活應該更難過,捐贈馬鈴薯我們也感到很開心。」

武漢肺炎病毒來襲,連國民美食的相關業者都意外成為受災戶。

--

【掌握武漢肺炎數據,點我看圖表資訊】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阿里山轎篙筍滯銷 價跌影響農民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