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鋼鐵抗疫逾130天 陳時中回顧緊張時刻「事情來就面對它、處理它」
指揮官陳時中(左四)表示,每次面對未知結果,態度應抱持「事情來就面對它、處理它」。(圖/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我國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逐漸趨緩,指揮中心成立長達130多天,歷經了443起確診個案,一路走來「緊張」程度不言而喻。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天在記者會上坦言,「疫情發展比我們預想還來得更好」。指揮官陳時中則說,每次面對未知結果,態度應抱持「事情來就面對它、處理它」,高興的是,每次事情都有好的結果。

更多新聞: 小插曲!陳時中部長遊嘉義 半路遇「牙醫密醫」攔路陳情

今年1月中旬,台灣甫舉行完2020總統與立委選舉,全國民眾正等著迎接農曆新年到來之際,中國相繼傳出武漢肺炎死亡個案,讓疾病管制署1月20日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隨後啟動跨部會整備工作、充實各項防疫能量,這也成為我國對抗武漢肺炎關鍵的一役。

如今指揮中心成立超過130天,回想這一路走來,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坦言,「疫情發展比我們預想還來得更好」。他指出,武漢肺炎來襲時,專家諮詢小組模擬各種演變,老實說這次疫情「比預期控制得更理想」。

張上淳回想當年SARS期間,當時很多失控、破口,特別是這次看到中國多個省份封城,「我們很多人相信,台灣大概也會出現社區傳染」,這也是預先有設想,因為難以百分之百確認不會出現社區感染。

張上淳表示,台灣民眾注重個人衛生、戴口罩及勤洗手,讓疫情控制比預期來得更好些。所以整體來說,正如李秉穎教授所言,疫情比當初預想來得更好。

陳時中也說,一開始對新興疾病不了解下,難免在精神上稍微緊繃,特別是案23確診者出現後,大家都擔心零星社區感染,甚至到後來案156長照機構看護確診,大家都擔心爆發院內感染,因為其他國家「長照機構出了很多問題」,不過後來台灣疫情都沒有出現擴散的跡象。

「指揮中心很多緊張時刻!」陳時中表示,從3月14日起,指揮中心宣布國人從國外入境者必須居家檢疫,原本以為可以一直維持「二位數」確診,沒想到一天就破了(三位數)。

談及武漢肺炎,陳時中說,大家要面對它、不要對立,反而應該是要互相關懷,特別是在一個高峰後,對社區造成的影響,當然會緊張。他強調,每次面對未知結果,態度應抱持「事情來就面對它、處理它」,高興的是,每次事情都有好的結果。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快新聞/秋冬還會有第二波疫情? 李秉穎:不會像第一次手忙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