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推「公益共好包」 為社福團體紓困
「公益共好包」外印製的圖樣由創辦人魏應充的墨寶「共好」及唐氏症患者「畢卡平」的畫作《好朋友》所組成,象徵基金會攜手民眾,以愛邁向「台灣共好」。(圖/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今(16)日公布最新調查,有超過8成5的社福團體認為,這波疫情造成的衝擊為17年來最嚴重。且有7成因此中斷或暫停服務,還有超過半數要一年以上才能恢復營運。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特別以創辦人魏應充的墨寶及樂山教養院院生「畢卡平」的畫作,印製「公益共好包」,首波將送500個,鼓勵民眾捐款給社福團體。


更多新聞: 書法日本參賽獲獎 領獎才發現「作品不是自己的」

社福團體認為,疫情影響最大的是「義賣收入」,有超過9成的社福團體受到衝擊。為此,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捐助逾5000萬元,推出「共好包」邀請民眾一起幫助社福團體。
創辦人魏應充憂心,社福團體長期支撐弱勢者的力量中斷,已協助40多個社福團體紓困,統計超過10萬人次受惠,然而對全台社福團體的困境來說,仍是杯水車薪。
基金會表示,民眾可以透過基金會的紓困專區網頁,連結至各個社福團體的捐款頁面,捐款並登錄資料,就有機會抽中「公益共好包」,單筆捐款達3000元,即可直接獲贈限量「公益共好包」組合,內含基金會加碼回饋的社福團體義賣產品。


樂山教養院院長張嘉芳(後方左)、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蕭巧怡(後方右)看著院生「畢卡平」創作。(圖/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蕭巧怡表示,「公益共好包」外印製的圖樣由創辦人魏應充的墨寶「共好」及唐氏症患者「畢卡平」的畫作《好朋友》所組成,象徵基金會攜手民眾,以愛邁向「台灣共好」。

蕭巧怡表示,魏應充一生行善卻飽受外界誤解,內心極艱困的情況下從未放棄以公益志業促成「台灣共好」的心願。這次取自魏應充於今年1月7日,所寫的書法作品,「以誠待人,以正做事;上天淬鍊,逆增上緣;善愛為寶,台灣共好」24字表明心跡,此後與外隔絕、仍持續隔空送暖給社福團體。



《好朋友》畫作,則由樂山教養院內號稱「畢卡平」的院生劉樂平與朋友「小卿」的共同創作。劉樂平是唐氏症合併自閉症患者,平日很少跟外人說話。魏應充過去從事公益曾兩度造訪樂山,基金會因此獲悉「畢卡平」的故事與天分,這次特別商請院方授權,盼《好朋友》畫作與「共好」二字象徵的意涵,讓滿載愛與願的「公益共好包」,為社福團體的寒冬帶來暖流。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為省錢 餐餐吃白飯配醬油!八旬嬤撿回收養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