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農場注入管理與行銷專業 轉型休閒農場

早期的農場經營者,一般都以傳統農業生產為主,缺乏行銷管理概念。隨著時代進步與農委會輔導,新一代的經營者為傳統農場,注入了管理和行銷專業,轉型成新型態的休閒各農場。在自我經營上漸漸走出自己的特色,也成功開拓出不一樣的休閒體驗。

更多新聞: 避產銷不均 科技CEO首創「先下單再種菜」

遊客戴著斗笠,跟著農場主人陳平和一起割稻。

遊客吳欣儒說,「希望孩子也可以知道農夫種田很辛苦,要好好把飯吃完。」

在2012年成立之初,便朝著農委會輔導,以農業經營為主,以農民利益為依據,以自然環境保育為重,並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方向經營,希望民眾透過體驗,重溫過去務農的美好年代。

農場主人陳平和表示,「農業是快樂的,來這邊體驗,不管是割稻撿雞蛋,它都可以帶給你很多快樂,讓他能夠發自內心想要回來農村,這樣台灣的農村才有機會,這是我的理念。」

農場主人吳侃薔說,「只要有一個人在樹上,負責把龍眼採下來,丟在溜滑梯上面,他這樣滑下來的時候,果實都不太會受傷。在產季的時候,全家人會攜家帶眷,住到這個「焙灶寮」裡。」

農場二代吳侃薔回鄉加入經營團隊,為已有26年歷史的老農場注入管理和行銷專業,傳達農人與大自然,共存共榮的理念,也在經營上走出自己的特色。

農場主人吳侃薔表示,「我喜歡用灶寮生活來稱呼這些可貴的核心資源,本土的休閒旅遊,它應當是從原本的這個地方的生活方式,去找到它美好的核心價值。」

跳脫出早期農場,以傳統農業生產的經營模式,轉型後的休閒農場更加豐富,也為遊客開拓出不一樣的休閒體驗。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注入管理、行銷 休閒農場特色經營成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