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飛鼠號立方衛星」亮相偵測電離層數據 預計12月升空

太空科技日新月異,小型人造衛星受到國際重視,中央大學自行研發的「飛鼠號立方衛星」,週三(10月7日)正式亮相,名稱取自中央大學的松鼠吉祥物,預計12月就要升空,未來主要可以偵測電離層的相關數據,協助地震預測和相關學術資料分析。

更多新聞: 台灣首枚!民間自製商用衛星火箭 2/13試射

戴著手套穿著實驗服,仔細介紹,由中央大學團隊研發出來的「立方衛星-飛鼠號」,與我們平時想像的大型衛星不太一樣,飛鼠號是一種小型衛星,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教授張起維表示,「飛鼠號就是要延續我們在中大在太空科學研究長期的傳承,要去觀測我們地球最高層,大氣電離層的結構跟變化,電離層的結構會影響到衛星通訊跟導航的準確度,還有遠距離的通訊。」

由中央大學教授張起維率領團隊,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印度太空科學與科技學院合作,開發「飛鼠號」可以用來偵測電離層的相關數據,協助地震預測、通訊跟導航的準確度,以及學術資料分析。中大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劉正彥說,「事實上是繼承了我們過去所有將近超過半個世紀的科學,還有我們30年來的技術」。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也說,「太空產業又是明日之星,我覺得飛鼠號這個設計剛好可以好好訓練,我們同學系統工程方面的專長。」,「飛鼠號」衛星,從軟體設計、硬體研究,到相關的酬載以及發射上太空,總共所需經費大約5000萬,都需要國家的協助,才有能力發射上太空。

這次「飛鼠號」的開發,學生與教授不只能獲得衛星系統工程的實作經驗,也大幅拓展台灣太空科學研究能力,今年12月飛鼠號將要發射到高度50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能不能順利升空?請大家拭目以待。

(民視新聞/周秉瑜 桃園報導)

更多新聞: 全球/不讓歐美專美於前!阿聯將發射太空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