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周圍,隨處可見大面積裸露的黃色土石,這景象,代表水庫蓄水量瀕臨拉警報,等不到颱風帶來降雨,對比去年同期,11月本該是水庫最充沛時期,如今卻提早進入枯水期。
眼看雨水沒進帳,石門水庫全面戒備,透過鏡頭帶您直擊水庫調度核心。
調度中心員工,雙眼緊盯螢幕,上游下了多少雨、水庫水位高低、何時放水,每個數字都得精算,畢竟缺水時期,每一滴水錙銖必較。
水庫不只缺水,更面臨"折壽"危機,水利署統計,全台95座水庫,有13座民生水庫,平均淤積量高達36%,其中4座甚至活不過百年,南化水庫撐不到40年,霧社水庫28年後可能就被填滿,規模最大、供應南台灣用水的曾文水庫,90年內將變"土庫",烏山頭水庫也只剩95年壽命。
以營運56年的石門水庫為例,截至今年10月,總淤積量高達1億619萬立方公尺,更佔了水庫蓄水容量3分之一,水庫清淤勢在必行。
佇立在水庫中的抽泥船,是清淤大功臣,將近三層樓高的支架,就是抽泥關鍵。
利用絞頭刀,將泥沙攪拌滾動後,利用幫浦動力抽砂,沿著水面上的長長管線,排到6公里外的沉澱池,不過隨著水庫水位下降,上游也正進行陸面清淤,搭上車順著蜿蜒道路,我們來到水庫最上游。
砂石車壓過堆滿石礫的路面,這裡本該是水庫蓄水區,但水位下降、土石裸露,現在派出怪手拼命挖,不過一天也只能挖出2千立方公尺土量,效果還是有限,畢竟石門水庫一年淤積量高達342萬噸,抽泥船加上陸挖,一年清出3百多萬噸,頂多只能打平淤積量,如何增加水庫蓄水量,不只關係民生用水,還關係到企業的命運。
經濟活動都需要用到水,但老天不下雨,水庫水位持續下降,各水庫展開清淤泥的工作,就是希望等到天降甘霖,水庫的容量大一點,讓缺水台灣多一點生機!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限時負重20公斤跑1公里!搶捧森林護管員鐵飯碗...還要會騎打檔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