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香」vs「小眾香」誰勝出?商業化與獨特性不用選邊站│品香入門
(擷取自IG:caronparisofficiel)

近幾年來,一般人對於香水的想像,已不再只停留於「時尚品牌配件」,所謂「小眾香」的概念開始在消費者間盛行。這些原本知名度、曝光率都相對較低的香氛品牌,為什麼在近年來越來越受重視?而身為消費者我們該如何分辨兩大類的產品?

更多新聞: 護理師接種AZ引發全身過敏 亞東駁打強心針

什麼是大眾香

自上個世紀起,跨國性的大型企業開始對傳統香水產業帶來革命性的影響,許多時尚品牌將自己的創意與態度融入產品概念,讓香水成為可與其他精品服飾、美妝或保養品互補的配件,例如Chanel的No 5、Christian Dior的J'adore、Calvin Klein的CK One、Yves Saint Laurent的Opium等,許多品牌「搞副業」所創造出的產品也被稱為所謂的「設計師香水」。


「大眾香」vs「小眾香」誰勝出?商業化與獨特性不用選邊站│品香入門
(擷取自IG:chanelofficial)


以營利為主要目標的大型時尚產業,創作這些香水時,必須考慮如何生產出最符合大眾愛好的產品。因此「設計師香水」的氣味大都相當實穿、討喜,並且常使用媒體報導、廣告、甚至名人代言等方式宣傳,也更容易在百貨公司、美妝通路購買到。它們除了包裝吸睛外,價格與同一品牌的其他精品比較也更為平易近人,種種因素讓它們至今仍在香水市場佔有主流地位,也因此它們有時被稱作「大眾香」或「商業香」。

小眾香的崛起

如果「大眾香」的品牌目標是盡力滿足一般消費者,增加自家產品的市占率,「小眾香」(或稱沙龍香)的理念就是實現調香師對氣味藝術的不同想像,這些香水聞起來可能相當不尋常、甚至古怪,比起市場需求,這些品牌更關心的是如何表現自己的創意,用氣味說故事。


「大眾香」vs「小眾香」誰勝出?商業化與獨特性不用選邊站│品香入門
(擷取自IG:Miller Harris)


另一方面,相對於大眾香符合大部份人對香氛的期望,選擇小眾香的人可能希望展現自己的特色,不願意和別人「撞香」;或是他喜歡不尋常的氣味,例如瀝青、汽油、塑膠、毛髮等等…。此外小眾香花在廣告行銷上的預算較少,也較常使用大眾香裡少見的珍稀天然素材。最後不少小眾香品牌是由家族或工作室起家,商品生產數量有限,價格可能相對高昂,也只在少許特定地點販售,不過隨著網路購物發達,現在它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客群已變得容易許多。


「大眾香」vs「小眾香」誰勝出?商業化與獨特性不用選邊站│品香入門

(擷取自IG:rojaparfums)



大眾?小眾?不用分得那麼明白

藉著強調自己的獨特與稀有,小眾香滿足了那些期許自己與眾不同,對香氛特別挑剔的客群,尤其在年輕族群中相當受歡迎,也讓過去20年間市場上有越來越多的小眾香品牌加入競爭。小眾香帶動的趨勢,讓長期握有主流市場的國際大牌感到威脅,不過它們很快地也找到了對應策略,透過兩種方式來在市場上保持領先地位。

首先是打造自己的「小眾系列」:許多精品品牌都在過去幾年間,推出了精緻度再度提升的新系列,例如Chanel的珍藏系列香水(Les Exclusifs)、Christian Dior香氛世家(La Collection Privée)、還有Gucci的煉金士花園(The Alchemist Garden)等。這些新系列主打更注重嗅覺藝術本身、使用更昂貴稀有的素材、只在特定的精品門市販售,價格也比同品牌的主流系列要高上好幾倍。高階設計師香水系列的成功之處,在於它們不但能靠各種富含創意的香氣組合,吸引到原本只偏好小眾香的客群,它們的稀少不易取得的特性,也能滿足原有忠實客戶想要擁有愛牌限定產品的需求。


「大眾香」vs「小眾香」誰勝出?商業化與獨特性不用選邊站│品香入門
(擷取自IG:guccibeauty)


另一方面也有些大型時尚美妝集團,會透過收購已具有相當知名度的小眾香水品牌,來投資新興市場,分化收入來源。例如雅詩蘭黛集團底下就擁有Jo Malone London、Le Labo、Frederic Malle等小眾香水。而某些小眾香水品牌在經由跨國集團包裝推廣後,影響力與普遍性也可能會讓它們躍升主流,如現在幾乎各大百貨商場都能看到的Jo Malone就是最好的例子。


「大眾香」vs「小眾香」誰勝出?商業化與獨特性不用選邊站│品香入門
(擷取自IG:jomalonelondon)


原本象徵主流的大眾香,與標榜獨特稀有的小眾香,兩者間界線逐漸模糊:充滿新穎設計概念的大眾香,或是實穿又平價親切的小眾香都大有人在,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也許不執著於特定標籤,敞開心胸多方嘗試,選擇自己所愛,才是找到最棒個人化氣味的不二法門。

(民視新聞網/廖子良 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3月大流浪犬落水險溺斃 民眾路過搶回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