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缺水/中央抗旱「7大應變措施」!盼日增16.8萬噸水資源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面對台灣56年來最大旱象,全台水情拉警報,中央除了成立災害應變中心、針對部分地區實施分區供水、提供省水方法之外,為了因應極端氣候帶來的缺水情形,政府展開抗旱大作戰,提出相關政策與應變方式。


更多新聞: 全台缺水/抗旱大作戰一起來!掌握4要點秒成「省水達人」

台灣於去年豐水期未遭遇任何颱風,面臨史上最嚴厲的抗旱考驗,經濟部在7月時就提前部署,透過近年完成的工程上場救援,比如板新地區供水改善計畫二期,於2019年底完成,提升北水處支援板新地區每日81萬噸;中庄調整池於2017年底完成,提供備援水量約505萬噸,桃園支援新竹幹管工程則是今年2月完成,增加桃園支援新竹每日20萬噸。

台灣抗旱對策有哪些?啟動應變機制
示意圖(資料畫面)

【水源整備行動方案】

除此之外,行政院去年10月推動水利署提報的水源整備及行動方案,包括抗旱水井整備、埤塘水源利用、水資源中心放流水、緊急海淡水,全面提供民生用水以及產業等用水之需。

一、抗旱水井整備

全台有抗旱水井1250口,115口已併自來水系統,每日可供水20.5萬噸,2020年11月底再整備增加至少39口,讓併入系統的抗旱水井可達154口,每日可供水增至30萬噸。

二、埤塘水源利用

分為兩部分,首先是整備併入自來水系統的3口埤塘,包括桃園1-4號池、社子1A池及員08池,3口埤塘蓄水約15萬噸,其次是10月底將完成49口埤塘的整備,蓄水約100萬噸,將開放民眾及產業載水。

三、水資源中心放流水

供次級用水使用,包括公園綠地澆灌、植栽澆灌、道路及工地灑水、產業用水,全台開放65座,每日供水42.5萬噸。

四、緊急海淡水

將優先推動位於新竹水利署南寮土地的緊急海水淡化,以增加保險用水,提高民眾及產業用水信心,估計到2021年2月底前每日產水1.3萬噸。

台灣抗旱對策有哪些?啟動應變機制
(圖片來源:行政院)

因應水情緊張,台中、苗栗從4月6日起採分區「供5停2」限水措施,總統蔡英文日前特別呼籲,請大家一起節約用水,並進一步指出,政府啟動應變機制之後,至今調度節水累積達8億噸,大約是4座石門水庫的水量,包括完成板二供水計畫、桃竹備援管線工程等;此外也完成新竹緊急海淡機組,並在台中等地啟動海水淡化機組的設置,全面增加新水源。

【前瞻計畫抗旱】

前瞻計畫也針對旱象衝擊提早部署,投入新台幣287億元辦理水資源建設,其中桃園支援新竹備援幹管、防災備援水井及伏流水等多項建設,有效延長水庫供水時程。

由於久未下雨,南台灣水情同樣吃緊,高雄用水4月1日起轉橙色燈號,行政院長蘇貞昌、高雄市長陳其邁等人日前視察高屏攔河堰上游伏流水工程。政府在前瞻計畫下推動之高屏溪溪埔和大泉伏流水也陸續完成,每天可再提供備援30萬噸的水量。

台灣抗旱對策有哪些?啟動應變機制

另外,水利署也在彰化市郊進行烏溪伏流水工程,預計5月7日完工,屆時每天將增供約2萬公噸水源,加上原有1萬公噸伏流水,可望降低缺水衝擊。所謂的伏流水就是潛伏在河床下方的淺層地下水,經過天然砂層過濾,因此水質相當良好,去年彰化縣府開挖的兩個伏流井,都已經完工當成備用水源,其中第一口井在3月底開始啟用,每天給水5000噸。

台灣抗旱對策有哪些?啟動應變機制
彰化市郊進行烏溪伏流水工程

【抗旱整備應變超前部署】

然而為了因應進入豐水期之後,假設降雨仍然偏少的最壞情況,水利署3月18日在行政院院會中報告「抗旱整備與應變」,內容特別指出必須提前部署準備,規劃推動「抗旱水源2.0計畫」,再進一步強化整備水情燈號黃燈以下地區抗旱水源。

包含強化區域調度、伏流水開發、淨水廠周邊水源利用、建置台中緊急海水淡化系統、增設淨水處理設備、建築工地地下水利用等7大措施,盼在6月前增加每日16.8萬噸的水源,緩解缺水情形。

更多新聞: 全台缺水/水情吃緊反成清淤良機!各地水庫清淤現況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