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唯一虛構角色蝶妹串起《斯卡羅》 原著陳耀昌解釋李仙得為何錯過她
周玉蔻今訪問台劇《斯卡羅》原著作者陳耀昌。(圖/擷取自周玉蔻臉書)

由文化部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力挺,協助公視產製的史詩台劇《斯卡羅》14日首映,劇集還原1867年恆春半島南端「羅妹號事件」,而這部戲是改編陳耀昌醫師的小說《魁儡花》,陳耀昌今也接受資深媒體人周玉蔻的採訪,娓娓道來寫作的緣由和心路歷程,最後也曝光小說中的結局原由。

更多新聞: 快新聞/評美國不可靠被批 趙少康找蔡英文辯論:看誰真的愛台灣

陳耀昌透露,其實那時候是想要寫《牡丹社事件》,結果當牡丹鄉考察時意外從朋友口中得知另外一個在台灣的荷蘭歷史古蹟,因為自己之前也寫過相關主題,就前往查看,結果發現古蹟旁寫著荷蘭公主廟的故事,追溯後發現,事情發生的那個年代,荷蘭還沒有公主。

陳耀昌接著說,接著查下去就發現原來當時和朋友查訪的古蹟很可能就是《羅妹號》發生的地點,他解釋,因為古代沒有文字,所以很多事件都是用口語傳說的方式流轉下來,變對這個主題產生興趣,也決定朝這個事件研究下去。

陳耀昌解釋在1867年6月13日,美國海軍司令貝爾親率旗艦哈德福號、戰艦懷俄明號及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共171人,登陸今墾丁海灘(美軍稱為「南灣」),想搜查「龜仔甪」(清文獻稱為「龜鼻山」)原住民,結果徒勞無功,美軍副總指揮Alexander McKenzie反而被原住民射殺,成了第1位在亞洲陣亡的美軍,引發美軍派兵到台灣,這也是第一次有西方國家在台灣土地上作戰。

後來美國外交官李仙得來台協調,與原住民斯卡羅頭目卓杞篤簽約,是台灣人所簽的第一份具國際約束力的和約,陳耀昌也說其實《牡丹社事件》和《羅妹號》密不可分,因為李仙得一人扮演著「結束羅妹號事件」與「挑起牡丹社事件」的雙重角色。但羅妹號事件與牡丹社事件的命名方式,卻無法讓後人體認到兩大重要事件的密切關聯。

陳耀昌說,當時台灣瑯嶠有很多族群,有客家人、原住民、閩南人,還有一些是「混種人」(不同種族互相通婚生下的孩子),他也藉著這部小說,提醒大家台灣一直以來都是多元種族之地,更是要有「彩虹史觀」。

陳耀昌也在臉書解釋,小說中李仙得得不到蝶妺(影射瑯嶠)的原因,是因為1869年立約後,1871年馬上發生琉球船民54人被殺,李仙得於是不信任原住民的能力。他本想自為瑯嶠王,但美國不支持,於是他投奔日本,但他終於還是得不到「瑯嶠」。許多人會認為李仙得「賣台」,但陳耀昌也表示,從這些事件來說,不能說他出賣原住民,因為李仙得不是台灣人,而且應該先討論為何原住民立約而無法履約。日本兵來時,斯卡羅也只能自保。陳耀昌最後也拋出問題「當部落遇到國家,如何面對」?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快新聞/中秋假期將至! 高鐵宣布:疏運期間增開179班次 8/20零時起開放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