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調查大潭礁 中油承諾永續保育

2016年,中油在桃園市觀音區大潭要蓋第3座天然氣接收站,卻遇到了藻礁保育的爭議。為了深入了解大潭藻礁區的生態環境,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進行將近3年的調查、持續監測,履行環評要求對大潭藻礁保育的承諾與責任。

更多新聞: 科學市集前進枋寮 趣味闖關讓學童愛上科學

12月5日清晨5點,黃志堅和他的工作團隊已經來到大潭藻礁G2區,進行調查,這天是農曆10月初2,也是今年入冬以來,潮差最大的一次退潮。

2016年,中油在桃園市觀音區大潭要蓋第3座天然氣接收站,卻遇到了藻礁保育的爭議,邀請各領域學者加入大潭藻礁的生態調查,屏東海生館創館館長方力行說,「第一個他的時間尺度要比較長,第二個空間尺度要比較廣,因為整個來講,藻礁只是西海岸生態系的一部份。」

科學調查大潭礁 中油承諾永續保育

藻礁就像是一間空房子,一次颱風會帶來漂沙,也帶來有機碎屑、浮游生物,補充藻礁區內小魚、小蝦、小貝類的食物,但下次颱風的侵襲與泥沙覆蓋,就會把藻礁區的許多生物淨空。

殼狀珊瑚藻,是台灣西部沿岸常見的藻類,海洋大學藻類培育暨生技實驗室副教授李孟洲老師為了瞭解殼狀珊瑚藻的生長速度,特地將大潭潮間帶的採樣,帶回實驗室進行研究,李孟洲說,「在世界各地都有這樣的藻種分佈,它是一個對環境變異,是相當有耐性的一種藻種。」

今年5月,行政院推出三接再外推方案之前,大潭潮間帶的藻礁早就已經完整被保留下來了,但三接遷離公投的提案人潘忠政卻認為,藻礁延伸到外海5公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科學調查大潭礁 中油承諾永續保育

中央大學地科院院長許樹坤表示,「事實上從1萬8000年以來,海水位一直在上升的情況,它會造成地形上某個坡度,如果很陡峭,藻礁也不見得適合,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依據說,為什麼我們看到的藻礁,都是在大概18米以上。」

中研院動物所前所長邵廣昭說,「任何的保護區都是要注重管理,而不是在乎它劃不劃」、「原來的目的是為了營運,為了安全,所以不准人家進去,但是卻沒想到變成一個海洋生物最豐富的地方。」

科學調查大潭礁 中油承諾永續保育

在台灣最早倡議海洋保護區的邵廣昭老師,這次在面對公投提案方要求,把大潭藻礁也劃入保護區的訴求時,有不一樣的看法。

為了保護藻礁,第3座天然氣接收站已經從232公頃縮減為23公頃,今年更決定將離岸工業港再外推,進一步降低對海底礁石的影響。3年來,中油及各界研究單位的生態監測都顯示,大潭藻礁的環境朝著正向在發展。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新鞋踩3下是誰發明的?網揭元凶竟是「他」白目行徑暗藏洋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