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反擊中國經濟脅迫 歐盟推3千億「全球門戶計畫」

歐盟與中國的關係益發緊繃。尤其在歐盟成員國立陶宛勇敢支持台灣之後,中國不僅立刻下降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在經濟上也進行報復。對此,歐盟這週就公布了反經濟脅迫措施,以保護成員國。其實,歐盟這個月初也推出了規模超過三千億歐元,相當於台幣九點四兆元「全球門戶計畫」,準備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分庭抗禮,但中國的一帶一路投資金額是全球門戶的三倍以上,有學者就質疑,歐盟是能否拚得過中國。一起來了解。

更多新聞: 美國染疫數破五千萬 加州明重啟口罩令

|反擊中國霸凌! 歐盟將對第三國徵收關稅、限制投資|

歐盟貿易執委杜姆布羅夫斯基斯表示,「歐盟準備站出來抵抗,對任何成員國施加的各種政治壓力和強制性措施,中國與歐盟個別成員國雙邊關係的發展,影響整個歐盟中國關係。」

歐盟抵抗的方式就是,推出「保護聯盟及其成員國免受第三國經濟脅迫」措施,簡單說,歐盟未來將透過徵收關稅,及限制相關國家貨物進口,甚至限制相關國家在歐盟的投資等方式,來應對歐盟及其成員國近年來成為第三國經濟施壓的目標。

|不滿立陶宛挺台 中國降外交關係、進行經濟脅迫|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表示,「我們應該要賣番茄醬的,但突然間這些貨全都被堆在中國哪個港口的海關,即使總數並不是很龐大,但人們感受到了痛苦。」

對抗的就是中國,因為歐盟成員國立陶宛近來在表達對台灣的支持之後,北京竟然不僅透過外交手段報復,降低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經貿上更是毫不留情,直接在海關港口扣住了立陶宛的貨物。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束玨婷表示,「立陶宛的行徑嚴重影響了中立兩國企業開展互利合作的信心,立方必須承擔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我們敦促立方立即糾正錯誤決定,確實履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承諾。」

全球/反擊中國經濟脅迫 歐盟推3千億「全球門戶計畫」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也表示,「立陶宛背信棄義,不顧中方嚴正交涉,不顧國際公理和正義,終將為此付出代價。」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表示,「現在我們有認知中國擁有強權,經濟強權,只要政治上需要,它拉拉線,基本上所有人都得對準校正。」

|迎戰中國! 歐盟12月初正式通過「全球門戶計畫」|

不過歐盟非比一般角色,成員國遭到如此公開欺凌,當然有所反擊。

歐盟貿易執委杜姆布羅夫斯基斯表示,「這是必要的,因為簡而言之,我們在一個衝突的地緣政治環境中運作,為了其他地緣政治的目的,而將貿易武器化是事實,事實上,這種情況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中國外交部照例登場回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國從不搞單邊制裁,從不搞長臂管轄,從不無理打壓外國企業,『經濟脅迫』和『經濟霸凌』的帽子無論如何也扣不到中國頭上,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

全球/反擊中國經濟脅迫 歐盟推3千億「全球門戶計畫」

其實,為了面對中國的挑戰,12月初,歐盟也正式通過,推出了「全球門戶計畫」。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想想,例如:對清潔氫的投資,我們的伙伴國家擁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想想風力或太陽能來生產氫氣,這一塊讓他們與我們都感興趣,或想想連接到大陸的水下數據電纜。」

主旨就是要升級各項建設,「全球門戶計畫」其實也與近來美國總統拜登在美國主導的重建美好方案有點相似,不過全球門戶實施的地點不在自己家,而是在非洲、亞洲 、南美等歐盟外的國家,說穿了,歐盟的全球門戶實質意義就是要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分庭抗禮。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我們想展現民主、價值驅動的方法,可以應對最緊迫的挑戰。」

不過,馮德萊恩介紹這套計畫時,可是完全沒有提到中國。

抗衡中國一帶一路,歐盟砸3千億推全球門戶計畫,布魯塞爾中國研究所霍爾斯拉格表示,「『全球門戶』背後的主要目標是對應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中國的新絲綢之路,許多歐洲公司都遇到了來自中國競爭對手的巨大競爭,他們也看到一些國家正在滑入『中國的軌道』。」

|針對開發中國家兜售 歐盟保證以「平等條件」進行|

不論全球門戶或一帶一路,兩套計畫都針對開發中國家進行兜售,實施方方面面的硬體軟體改造建設,不過,歐盟強調最大的差異是全球門戶,將以保證平等條件來進行,然而以資金來看,全球門戶的規模只有3千多億歐元,約是一帶一路倡議的1/3。

布魯塞爾中國研究所霍爾斯拉格表示,「中國今天的海外貸款和信貸,總額約為1兆5千億美元。」

有學者也憂心歐盟的全球門戶不見得賣得出去,霍爾斯拉格表示,「我們還必須看看發展中國家,是否有興趣在環境可持續性、透明度等方面接受歐洲貸款附帶的條件,我認為他們寧願嘗試與不同的捐助者相互競爭。」

全球/反擊中國經濟脅迫 歐盟推3千億「全球門戶計畫」

有媒體認為歐盟的反應慢了半拍,畢竟中國2013年就推出一帶一路,而且藉由一帶一路,中國已在不知不覺間,大大擴展了文化版圖與勢力範圍,強勢溜進了歐洲的後花園。今年10月希臘就把最大港口,也是歐洲第六繁忙的彼里夫斯港(Piraeus)賣給中國的遠洋海運集團,而且股份達到67%,巴爾幹半島上的小國蒙特內哥羅2014年也向中國貸款10億蓋公路,但原預計有40座橋、90座隧道、170公里長的道路,今年11月就要竣工通車,但延宕了兩年,如今已蓋到第六年,公路竟然只有短短40公里,貪汙弊案不斷傳出,蒙國經濟也被拖垮,逼得蒙國政府日前得轉身向歐洲與美國銀行呼救。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表示,「這些地區的自由和安全,就像我們的經濟脈一樣重要,中國的緊張局勢正變得更加咄咄逼人,重要的是我們得在場。」

|不再視為「開發中國家」 32國取消中國普遍優惠制|

今年11月上旬,歐盟在太平洋戰略草案中,也直說在印太地區存在參與的重要性,而12月起,包括歐盟,英國與加拿大等卅二國也不再視中國為開發中國家,決定不再給予中國「普遍優惠制」關稅待遇,有學者也分析,這可能有助於促使勞力密集與低利潤產業加速撤離中國。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表示,「簡而言之,我們都是『半導體供應鏈』的一部分,我們都在穿、都在買、都在製造的東西,有一部分是在印太地區生產的,很多東西都是在中國生產的,因此,我們幾乎每個西方社會的消費者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無庸置疑,在中國益發壯大之時,其他國家如何因應自保,不僅是歐盟的挑戰,也已是全球各國都逃不了的難題。

(民視新聞/專題報導)

更多新聞: 15歲兒「1句話」得罪小粉紅!袁詠儀道歉「父母之過」:一家愛國愛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