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公投讓台灣民主價值發揮作用」 美學者:國民黨卻視此為重獲支持的翻身機會
蔡英文宣傳公投四個不同意。(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本月18日將迎來四大公投,包含「珍愛藻礁」、「重啟核四」、「公投綁大選」、「反萊豬」等議題,對此,美籍台灣問題專家康培莊(John F. Copper)指出,大多是台灣民眾顯然不明白四大公投背後的歷史意義和重要性。他也表示,國民黨將這次公投是為重獲選民支持的翻身機會。


更多新聞: 萊豬不是毒!5毫克劑量最高無毒 專家坦言:並非食安議題

康培莊指出,自2004年1月2日起,《公民投票法》通過,這也使得台灣民主擴大,保障中華民國國民實踐公民投票的權利。然而,國民黨卻主張經濟穩定和政權在手,延遲了公投的舉行。

康培莊說,國民黨和其他保守黨派當時在立法院機構中佔多數,他們可以決定法律的通過和內容,對於公投,國民黨態度保守,公投本應該是「全民投票」,但國民黨卻讓公投變的「難以執行」。

事實上,台灣曾舉辦過6次公投。2004年舉行2次公投,由時任總統陳水扁依《公民投票法》的「防禦性公投」條款提出,一次是「強化國防」,內容為台灣應獲取最新軍備阻擋中國侵襲;第二次則是「對等談話」呼籲中國和台灣「保障2邊人民的福祉」追求雙邊的和平穩定,但由於國民黨抵制公投,並拉高通過門檻,導致這2次公投被否決。

2008年則有4次公投,該年度公投案共4案,分別於2008年1月12日與立法委員選舉(第3案、第4案)內容包含清查國民黨黨產來源、台灣用不同名稱參加國際組織。但這4次公投也遭否決。

康培莊指出,在2021年前的公投案都涉及政治議題,沒有一個和「民生經濟」有關,導致台灣人民對「公投無感」,且先前的公投也遭否決,導致民眾認為這些議題沒有實際意義。

但自2016年,蔡英文當選總統後,民進黨積極修訂《公民投票法》,將選民的公投門檻0.5%降至0.01%;通過所需的選票從合格選民的50%降至25%;選民的年齡從20 歲降低到18歲。這些條例的修訂,讓公投在台灣民主上發揮核心作用。

相隔10年,2018年因《公民投票法》於2017年底在立法院通過修法,從提案人人數、連署人人數、公投通過票數、公投年齡等多方面降低了公投的門檻,而使本年度公民投票成為中華民國歷史上,全國性公民投票案數最多的一次,也是首次有公投議案得到通過。

康培莊指出這次公投涉及到台灣能源發展問題,綠能發展是「終止核電」很好的替代方案,但這也讓商界害怕此種方式是否能讓電力充足。

康培莊說,現在的「國民黨正面臨低谷」,少了眾多支持者,卻也沒有一個能安定軍心的領導人,導致於國民黨在這次公投「求表現」,不顧一切地想要獲得一席之地。這次公投無疑是決定民進黨、國民黨機運的關鍵。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公投倒數「3案五五波」 陳吉仲:萊豬還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