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接觸病毒污染表面感染機率低「9成醫都錯」? 急診醫嘆斷章取義
謝宗學對潘建志的解讀有不同看法,他說,這篇建議是強調物品表面污染物間接傳染的機率較低,可用戴口罩、勤洗手等方式降低傳染,但並沒有說完全不需要環境清消。(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本土COVID-19疫情升溫,醫師潘建志昨日引用美國疾管局資料指出,接觸到新冠病毒污染的表面而染疫的機率是萬分之一,國內9成醫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都錯了,空氣傳播才是重中之重,盼大家「快醒醒」。不過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對潘建志的解讀有不同看法,他說,這篇建議是強調物品表面污染物間接傳染的機率較低,可用戴口罩、勤洗手等方式降低傳染,「但並沒有說完全不需要環境清消」。

更多新聞: 快新聞/春節將至防堵非洲豬瘟 內政部:從疫區帶肉品入境最高處7年徒刑

潘建志昨日在臉書發文引用美國CDC資料指出,接觸到新冠病毒污染的表面,因而染疫的機率低於萬分之一,9成台灣醫師包含指揮中心卻還是對接觸傳染深信不疑。他更酸「當專業變成一種成見,反而會看不清真相」,空氣傳播才是重中之重,這也是美國總統拜登要買四億個N95給美國人戴的理由,大家快醒醒。

謝宗學今天在臉書發文,對潘建志的解讀有不同見解。謝宗學直言,同一篇文章,「每個人解讀的方式真的很不相同,若接觸污染面的間接接觸傳染不存在,我們不斷強調要手部清潔做什麼?」 

謝宗學解釋,這篇美國CDC的建議強調的重點是,「相較於其他傳播途徑(直接接觸、飛沫傳播、空氣傳播),物品表面污染物間接傳染的機率較低,可以用戴口罩、勤洗手等其他方式,降低這類的傳染途徑,但並沒有說完全不需要環境清消」。

謝宗學也貼出是同一篇文章的結論原文,原文說明:「人們可以透過接觸表面感染新冠病毒,然而,根據現有的流行病學數據和環境傳播因素研究,表面傳播並不是新冠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風險較低,人們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方式暴露在帶有病毒的飛沫。在大多數情況下,使用肥皂或清潔劑清潔就足以降低風險。」

結論也寫到,建議在過去24小時內出現COVID-19疑似或確診者的室內社區環境進行消毒,並持續正確佩戴口罩、保持手部衛生、清潔和採取其他措施維護健康設施,可以降低污染物傳播的風險。

謝宗學感嘆「盡信書不如無書」,不是看得懂醫學英文會念論文或國外防疫建議就可以真正瞭解文章所要表達的重點,「缺少實際臨床看診經驗和實務操作經驗,相對容易斷章取義」。他強調,醫學教育強調的是基礎知識和臨床經驗的結合,若沒有真正參與實務操作,很難確實瞭解專業內容。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快新聞/感謝國軍守護家園 蔡英文下達「過年任務」務必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