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後大腿粉碎性骨折變X型腿  骨科「精準醫療」助他恢復日常生活

30幾歲就粉碎性骨折、關節退化怎麼辦?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門診部主任楊士賢醫師表示,過去曾收治一名年輕男性,因車禍導致大腿粉碎性骨折,雙腳變型成「X型腿」,傷口癒合後不只關節僵硬,幾乎無法動彈,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透過骨科的精準醫療技術,進行切骨精準矯正後才恢復日常生活恢復正常生活,回到工作崗位。

更多新聞: 醬料安心吃!消基會抽查18款進口醬料 全數通過標準

精準醫療時代的骨科發展 

隨著醫學科技進入「精準醫療」時代,疾病的預防、診斷及治療皆有嶄新應用。楊士賢醫師表示,以癌症治療而言,過去的手術、化療及放射性治療,病人可能面臨手術範圍較大、全身性副作用及免疫系統受影響,是將癌細胞與好細胞「玉石俱焚」的作法。現今,透過基因突變與荷爾蒙檢測等技術,可給予更精準的治療方式,甚至透過大數據達到預防性的精準醫療。

各項醫療科技的導入,引領骨科疾病治療走向精準醫療時代。楊士賢醫師指出,以往骨科手術為廓清視野,手術傷口的範圍較大,現在藉由電腦斷層掃描、3D影像重建等技術,能夠更精準透視病灶位置,搭配先進醫材完成「微創」手術。尤其是3D列印瞄準器能精準契合病人骨骼角度,真正符合精準醫療的治療目標。

退化性關節炎也有精準治療?

退化性關節炎是骨科最常見的主訴問題,楊士賢醫師表示,精準醫療時代的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有兩大突破:對早期患者來說,有更良好的預防醫療及保養;較嚴重的晚期關節炎,則有較先進的手術方式。楊士賢醫師表示,現在的人工關節置換除了更小傷口的術式,也有先進的導航系統,利用3D影像在術前進行精密規畫,透過資料與影像結合,鎖定病灶位置並精準下刀,達到提高穩定度、傷口更小的手術效果。

車禍後大腿粉碎性骨折變X型腿  骨科「精準醫療」助他恢復日常生活


O型腿、X型腿的精準醫療武器?

楊士賢醫師表示,除了年紀退化因素,跪坐造成的X型腿及亞洲人常見的O型腿,都可能加速內側關節磨損,導致4、50歲即出現早發性退化性關節炎,特別是從事高勞力和負重工作的族群。這類病人因有肢體變型,打針注射等保守治療無法解決關節磨損的根本源頭,會建議採取切骨矯正的保膝矯正手術以改正角度,維持膝蓋原有功能並延長關節壽命。

楊士賢醫師指出,過去的切骨矯正手術只以平面X光片為基準,現在透過電腦斷層掃描與3D列印,可以直接精準找出病灶點,搭配切骨矯正專用的鋼板及瞄準器,鎖定病灶位置與手術角度,傷口大小更精準且預後更佳,同時能將關節僵硬等併發症降至更低,真正達到精準醫療的「個人化醫療」。

不過,切骨矯正保膝手術是以透過調整製造骨折來治療角度變型與變型的部位來矯正下肢力線,楊士賢醫師提醒,切骨矯正保膝手術後無法立即負重,骨骼生長休復約需6週時間,但可適度進行關節活動,避免術後關節僵硬。如果左右腳皆有矯正需求又擔心行動不便,應與醫師討論是否分開手術。

大腳趾外翻也有精準治療新選擇?

精準治療的應用在各種骨科疾病皆有進展,如門診常見之「拇趾外翻」已有更精確的矯正方式。楊士賢醫師表示,拇趾外翻或稱為「大腳趾外翻」,多與遺傳、穿高跟鞋、鞋子楦頭太小有關,不只會造成肢體變型與變型磨損,還可能導致永久性潰瘍。保守治療方式主要是穿戴護具,角度輕微的患者可穿矯正帶,較嚴重則須進行切骨矯正。

楊士賢醫師表示,拇趾外翻手術方式有1-20種,涵蓋近端、遠端等骨骼位置,各有其理論基礎,而精準醫療時代則發明出新型技術,可針對不同角度的拇趾外翻選擇適合角度的鋼板進行矯正,通常傷口不到35公分大小,且第二天能下床走動。相較於以往必須包紮石膏6周,且有肌肉萎縮風險等術後照護問題,病人負擔已大幅減少。

楊士賢醫師提醒,雖然精準醫療各項新武器可用於骨科疾病,平時日常保健與運動鍛練仍不可偏廢。接受切骨矯正或保膝手術者,還是有膝蓋退化及關節磨損可能,應注意膝關節保健與適當運動,當進展為嚴重退化性關節炎時,須與醫師討論是否置換人工關節以維持活動能力。

更多新聞: 名醫妙方/寶寶臉上「小紅點」會長大?蚊子沒來咬!「血管瘤」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