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無目的花錢的惡性循環!支藝樺用20年消費高手經驗分析市場演變

百貨週年慶、電商網站大特價隨之而來,看著周遭不少人買的買、花的花、逛的逛,聲稱有多便宜就有多便宜、有多划算就有多划算。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更多新聞: 公園阿伯嚇壞她!日本藝人路跑遭「硬塞禮物」 驚問:在台灣很正常嗎

我們都知道,瘋狂購物背後有許多看不見的層面,可能是為了彌補空虛、填滿心裡的不安感,假設沒有購買囤物,就渾身不自在;也可能是為了買而買,覺得沒有趁這次大肆買一波會很可惜、沒搶到便宜。「不過,無論是哪種理由,大家都應該搞清楚消費前的『先後順序』!」有著 20 多年消費高手資歷的支藝樺說。


擬定預算:多問、多聽、多看、多要求試用


擺脫無目的花錢的惡性循環!支藝樺用20年消費高手經驗分析市場演變圖片來源:xframe

「所謂的先後順序,是依照現實需求,衡量自己的消費能力,買到真正適合又不浪費的物品。」支藝樺說明,在每筆消費前,尤其是像這種容易「失控」的購物月,更應該擬定預算,在不影響生活、造成壓力的情況下先規劃好。

而在選擇豐富的今日,大家很習慣透過「比價」來買東西。支藝樺提醒:「便宜不見得不好,貴的也不見得有用。」除了控制預算、聰明比價之外,對於不熟悉的商品,以多問、多聽、多看、多要求試用為準則,而不是一昧地被華麗的外在吸引。她分享,在購買新品牌或接觸新的商品時,會去電與客服聯繫詢問,透過專員的回覆與專業,即可推敲商家對品牌的用心度。


購買前先釐清整體使用頻率,避免囤物浪費


擺脫無目的花錢的惡性循環!支藝樺用20年消費高手經驗分析市場演變圖片來源:xframe

撇開心理因素,近幾年疫情之下,不少人因為減少出門、外出的機會,也開始有「囤物」的習慣,柴米油鹽醬醋茶等日用品,看到特價就一次買一堆,結果根本無法在有限期限用完,最後只好丟棄,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支藝樺強調,確認物品的「使用頻率」很重要。例如家中孩子都到外地讀書了,就要自動減少家中生活用品的購買;或者,在添購新的衣服、單品之前,也要先想看看衣櫃裡是否已經有類似的,自己的做法是會先請店員幫忙留一天,回家確認後,再去電告知是否要購買,預防越買越多、衣櫃爆炸,且大多都穿不到的囤積與浪費。


聰明的購物法則:存入購物車 / 思考判斷


擺脫無目的花錢的惡性循環!支藝樺用20年消費高手經驗分析市場演變圖片來源:pexels@PhotoMIX Company

隨著網路購物日趨便利,即便不出門,亦可輕鬆獲得想要的東西,支藝樺提醒這也是一個容易使人「花大錢」的陷阱。

那麼,該如何杜絕一發不可收拾的購物慾呢?支藝樺提出「退一步,救荷包」理論,先把想買的東西放入購物車,一方面可透過越加越多的金額提醒自己、預防超支,另一方面則可滿足當下想要購買的慾望,有時先擺著,過幾天等到「風頭」過了、發現自己不需要,就不會想買了!


因應市場變動,理出適合自己的消費模式


擺脫無目的花錢的惡性循環!支藝樺用20年消費高手經驗分析市場演變圖片來源:xframe

自從近幾十年電商市場蓬勃發展,大眾的金錢觀、消費模式,與以往有著明顯的差異。支藝樺說,在 2000 年左右,消費者購物媒介不外乎是電視、廣播、實體店家等等,當時大家在意的是「花錢買到什麼樣的牛肉」,意思就是「品牌核心」,例如冷氣裡的壓縮機是哪國製造,能用多久、是否容易壞掉,屬於較務實的考量。而自從 2006 年電商出現後,消費者學會比價,追求「快時尚」的質感、外觀、個人喜好(品牌、口碑)也紛紛納入考慮。

而受疫情影響的這幾年,支藝樺發現大家的金錢觀轉為:不在意價格、不便宜不買的兩個極端點。一個是因疫情受到限制,所以喜歡就買、不加以考慮,另一個是精打細算,倘若不划算絕對不拿出錢包。無論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抑或是環境使然,支藝樺提醒民眾還是得學著自律,隨著變動的市場理出適合自己的消費模式。

 

在以刺激購物為導向的11月,支藝樺更提醒隱藏背後的陷阱,像很便宜食物通常都是即期品、買越多賺越多、靠折扣可累積點數獲得折價等促銷手法,都要特別留意。此外,人在每個時期的慾望不太一樣,透過購物釐清哪些是真的需要、哪些只是一時的慾望,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內在所需,做個健康聰明的消費高手!

 

主圖來源:支藝樺、pexels@Karolina Grabowska

copyright by share99

本文轉載自:女子學

更多新聞: 黃淑琦安和旗艦店歲末感恩回饋活動起跑!超美洋裝全面5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