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去中化 「東進」加碼輾壓西進

民視新聞/林詠琪、梁駿樂 台北報導

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隨後又遇上疫情打亂供應鏈,台商選澤「去中化」還是「去美化」成為重要課題。不過從數據來看,去年(2022年)台股上市公司,投資中國子公司的獲利,約有5000億元,較疫情前成長,但對比海外投資,獲利1.2兆元。選擇去中化的企業,這回大獲全勝。

更多新聞: 「世界地球日」落實環境永續 孩童建立惜食、低碳排飲食概念

疫情逐漸恢復,台股上市公司,去年投資中國子公司傳出捷報,獲利5037億元,與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前相比,成長約37.2%。看似風光,但對比認列海外獲利,從5547億元成長到1兆2452億元,增加124%,東進大贏西進。

台經院國際處研究員邱達生說,「(去年)中國都是在嚴格的封城,所以經濟活動沒有辦法正常進行,其他的海外的投資,對台灣生產的電子零組件,需求還是非常強勁。」

上市公司去中化 「東進」加碼輾壓西進

去中化大贏去美化,從去年投資金額來看,西進增幅只有6%,東進成長約54%,高出了8倍。第一名被動元件大廠國巨813.7億元,第二名為台積電558億元、再來則是大成鋼422.6億元以及遠東新366.4億元。根據投審會資料,台積電今年再砸真金白銀,以35億美元約1050億台幣,增資美國子公司,一口氣成為東進最大咖。

台經院國際處研究員邱達生說,「雖然(中國)是已經解封了,但是(中國)還是在處於經濟恢復正常的一個陣痛,目前是看起來,沒有甚麼顯著的誘因(投資中國),就要看未來能不能在第二季開始之後,經濟活動恢復到他(習近平)的目標。」

上市公司去中化 「東進」加碼輾壓西進

專家分析,中國經濟短期內,恐怕無法回復原來的面貌,台商要西進還是東進,答案很清楚。

更多新聞: 特斯拉、SpaceX話題不斷 投資人應審慎評估留意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