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消基會不抽驗美豬? 食藥署澄清:進口量低市面少見
食藥署今澄清,美豬輸入量僅占0.4%的進口量,市場稽查22萬餘件豬肉時,抽查率也才0.6%,因此不容易在市面出現。(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即時中心/顏一軒報導

2021年1月1日起,台灣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消基會今(6)日指出,從5月下旬抽查檢測289件含豬肉成分的食品,但卻沒發現任何備受關注、常被稱為「萊豬」的美國豬肉相關產品。對此,食藥署今日下午澄清,美豬輸入量僅占0.4%的進口量,市場稽查22萬餘件豬肉時,抽查率也才0.6%,因此不容易在市面出現。

更多新聞: 快新聞/南部水情警報未解 南市府:盼6月中旬梅雨「真正解渴」

消基會透過新聞稿指出,為瞭解這兩年的管理措施是否落實,消基會於今(2023)年5月下旬展開調查,由志工於北部、中部及南部的市場攤販(5件)、便利超商(42件)、超市(146件)、量販店(34件)、百貨公司超市(50件)及餐飲業(12件)抽樣調查289件含豬肉成分的相關食品,竟全然未見到任何美國產製豬肉商品。

快新聞/消基會抽查不見美豬 食藥署嚴正澄清:進口量低不易出現
台灣豬、進口豬輸入占比量。(圖/食藥署提供)

調查結果顯示,這289件產品裡豬肉來源,涵蓋了單一產地或多個產地。其中,有272件來自台灣、15件來自西班牙、9件來自加拿大、8件來自法國、7件來自丹麥、3件來自荷蘭、1件來自匈牙利。不過,消基會發現在這次的調查中,並未發現任何備受關注、常被稱之為「萊豬」的美國豬肉相關產品。

快新聞/消基會抽查不見美豬 食藥署嚴正澄清:進口量低不易出現
2021年至2023年豬肉原料原產地查核結果(總數)。(圖/食藥署提供)

針對消基會反應輸入豬肉標示疑義,食藥署表示,輸入食品應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向本署申請食品輸入查驗,查驗結果符合規定後,始予放行輸入。自2021年至2023年5月國產及輸入總淨重共計232.0萬公噸,其中美國輸入佔全部0.96萬公噸(0.4%);輸入生鮮冷藏冷凍豬肉及其可食部位均符合衛生標準。

快新聞/消基會抽查不見美豬 食藥署嚴正澄清:進口量低不易出現
2021年至2023年豬肉原料原產地查核結果(輸入)。(圖/食藥署提供)

食藥署指出,另為督促食品業者落實標示規定,本署自同(2021)年起,與地方政府衛生局合作執行豬肉原料原產地標示稽查計畫,全面查核後市場相關食品標示適法性,2021年至2023年5月29日,已完成查核豬肉原料原產地標示共計22萬4,662件次,查獲72件標示不符規定,均已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裁處,裁處金額共計198.6萬元整;經統計,22萬餘件次中,標示美國豬肉者計1,521件次,佔比為0.6%。

快新聞/消基會抽查不見美豬 食藥署嚴正澄清:進口量低不易出現
2021年至2023年豬肉原料原產地查核結果(美豬)。(圖/食藥署提供)

食藥署強調,持續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嚴謹執行食品輸入查驗,確保輸入食品安全衛生;同時並落實市售食品監管,查獲違規即依法處辦,為民眾食品安全把關。

快新聞/消基會抽查不見美豬 食藥署嚴正澄清:進口量低不易出現
餐飲業(網路)標示豬肉原料原產地實例。(圖/食藥署提供)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說明,其實在2021年訂定豬肉萊克多巴胺標準以後,都有在外部網站每天公布豬肉儀表板,讓消費者及國人清楚了解國產、進口豬肉每天輸入了多少量,根據統計,從2021年至2023年5月底,豬肉儀錶板顯示,全部國產及輸入的總共有232萬公噸,其中屬於國產豬肉部分是85%、其他豬肉可食部位是95%;進口豬肉是15%、其他豬肉可食部位是5%。

快新聞/消基會抽查不見美豬 食藥署嚴正澄清:進口量低不易出現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圖/民視新聞)

林金富指出,以美國豬肉而言,不管是豬肉還是可食部位,總計美國的產品占台灣豬肉消費市場,只有0.4%,不到1%,所以這樣低的比率,難怪消基會的員工到市場做通路產地標示稽查時,不容易看到美豬,因為其市占率極低。

林金富提到,第二,食藥署與地方衛生局很認真在做豬肉產地標示稽查,查核豬肉原料原產地標示共計22萬4,662件次,其中只有72件不符規定,都已依法開罰,不符合情形大多是因為對豬肉產地,如果有兩個產地以上,要依照比例把比較高的比例標示在前面,比方說台灣豬肉占比60%,美豬占比40%,就要把台灣寫前面,美國寫在後面。

林金富表示,第三,對於豬肉進口原料原產地部分,這兩年半來查核件數中,22萬4,662件次內,其中有3萬3177件是屬於進口豬肉,有29件不合格,也依法裁處。

更多新聞: 快新聞/雨彈開炸 16縣市大雨特報「大雷雨襲3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