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筆讚〉羅浚晅-學費補助政策的省思:政黨應放下歧見,許年輕世代一個未來!
(示意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文/羅浚晅

今年五月筆者擔任民間國是建言會議引言人,針對「社福、環保與經濟發展」面向,發表「少子化」相關政策建言,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台大研究生協會提出就學貸款的實務困境,點出時下年輕人畢業後所面臨到的經濟壓力,與日前賴清德副總統提出的政見精神相契合。

更多新聞: 柯文哲拋重啟服貿挨轟「前後不一」 《全國第一勇》來賓分析他肆無忌憚3大原因

賴清德副總統支持年輕人實現未來,提出「縮小公私立大學學雜費差距政策」,將補助私立大學生每年學雜費2.5萬元,這對於經濟條件不佳的家庭,是相當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其他兩位總統候選人似乎都不認同此項新政策。侯市長對這件事的反應更讓人覺得,同理心不足,攻擊性過多。

侯市長公開質疑賴清德在副總統任期將屆滿之際,拋出這樣的政策利多是別有用心。甚至質言這是弄錯重點,應該要讓大學生和產業連結,以提高薪資;還要提供穩定的環境,增加就業機會,更說需要兩岸和平,讓他們遠離戰場。

上述的回應將原本單純務實的福利政策,抹上了厚重的政治攻防色彩,模糊了議題核心,失去理性思辯的機會,實在可惜。

賴副總統表示,年輕人透過教育實現夢想、改善生活,國家即有責任降低教育的成本,並做到教育平權。他擔任行政院長時,也降低學貸利息並延長學生畢業後償還本金的年限,如今提出縮小公私立大學學費的差距,是很自然的事。對手看到的是選舉,他看到的則是學生的需要和自己的責任,相信這樣做,學校、社會和學生都會支持。

事實上,私立大學一年學雜費動輒十多萬,許多學生不得不一邊打工,甚至揹上就學貸款才能完成學業,日子過得相當辛苦。而畢業即要開始分期償還所累積的學貸,對一個初出社會的年輕人,無疑是很沉重的負擔。月薪扣掉生活日常開銷,所剩無幾,還要繳交學貸的本金和利息。

可以想見這種狀況至少會持續四、五年,不管是個人的生活品質、娛樂休閒,甚至是一些進修機會或社交活動,都將造成嚴重壓縮,最後可能失去自我實現與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機。對年輕族群而言,沉重的學貸負擔已成為身心的桎梏。筆者在臨床上也曾遇過病人到了35歲都還沒有還清學貸,生活過得十分辛苦。

私立大學學費昂貴對許多家庭而言,的確是一筆極大的負擔。而龐大的債務壓力,也對於年輕人的財務信用造成潛在的傷害。

根據教育部統計,103-110學年度各學年大專院校就學貸款人數結構,公立學校貸款佔比為19.82%-24.79%,私立學校則為75.21%-80.18%。許多就讀私立大學的學生申請學貸,導致在學期間負債日益增加,畢業後立即深陷痛苦的債務輪迴。

於「司法院裁判書系統」查詢統計,以「就學貸款」為關鍵字,共查得歷年地方法院及簡易庭支付命令77,495筆,其中「債權人為台灣銀行」者共有73,229筆。意即過去至少有近八萬人還不出學貸,遭銀行向法院聲請核發支付命令。

對於年輕人的痛,總統候選人若是充耳不聞,無法同理年輕人的辛苦,試問,這樣的候選人真的適合擔任國家元首嗎?

重大議題出現在不同候選人的政見之中,政策交疊是必然的,因為那些正是社會最需要被解決的問題。但非常遺憾的,在這個事件中,我們沒有看到其他陣營的支持,侯市長甚至語帶輕蔑地說,賴清德他出生就是礦工之子云云。大家都知道賴清德出身貧苦,他的母親獨力撫養幾個孩子長大,這是台灣典型中下階層家庭的代表。

侯市長沒有經歷過顛沛流離的年幼生活,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侯市長曾站在黨國威權體制的那一方;相較那些從小清貧,苦讀翻身,在關鍵時刻還願意放棄優渥待遇,為民主運動挺身而出的人,侯市長此番言論,實在有失格調。

經濟成長的果實本來就應該落實於社會的公平正義,為年輕人減壓,讓年輕人沒有後顧之憂,專心為學業、前途打拚,這是福利國家、進步政府責無旁貸的工作。

持平而論,候選人面對其他陣營提出的政策,應該省思:該政策是否為人民所需要?國家是否有能力可以負擔?政策如何才能具體落實?對於某些弱勢族群也要思考特別保護,訂定合理可行的排富條款,避免保護過度與資源排擠…等問題。就此學雜費補助案來看,有學者指出,111學年度私立大學日間及進修學士班、二專、五專後二年等共約59萬1646人,私立大學學生如果每人每年補貼 2.5萬元,所需預算一年約為148億元,大概只佔112年中央政府總預算2兆6890億元之0.55%。易言之,近幾年來,台灣經濟成長、稅收增加,政府財政穩健,此補助政策是務實可行的。

幾十年來,台灣在社會福利政策上的努力,全世界有目共睹。有學者認為,台灣正要過渡到一個福利國家的階段,補助私立大學學費及高中免學費將是我國社會與文明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過去從水電、燃料、交通等公共事業,政府都已完成低費率政策的制定;而全民健保、國民年金、準公托及準公幼、低大學學費等,也都符合社會福利國家的政策。因此,若能推出私立大學學雜費補助,恰好補足了過去未曾做到的部分。

今(29)日教育部公布通過「拉近公私立學校學雜費差距及配套措施方案」,基於秉持的「教育平權」理念,以定額減免私立大專學雜費3.5萬元為主軸,對於外界關心的弱勢照顧、所得排富等問題,亦列入配套措施中,特別是需要幫助的經濟弱勢學生,不分公私立大專都會加碼補助。同時,針對目前正在還款中的43萬貸款人,教育部也參考受雇者平均薪資,並將薪資收入及養育子女的連動負擔納入考量,將緩繳本息的申請門檻。此外,公私立高中職則是全面免學費,預計明年2月實施。本次方案將由行政院額外編列預算,由政府全數支應所需經費,不會排擠現有教育預算,更不會增加學校負擔。

我們看到其他兩位總統候選人積極走進校園,勤與年輕人交流,面對重要議題卻又漠視學生的苦痛,顯得無比矛盾。總統候選人不能只是逞口舌之快,心平氣和地把對手提出的政策審視清楚很重要。台灣總統大選是全世界關注的競爭,但絕非只是拳擊擂台。重點不是為反對而反對,也不是把對手擊倒就好,全民都睜大眼睛在看,究竟誰才是真正為國家社會付出,能照顧到所有台灣人民的好總統。


--

※〈全民筆讚〉為公開投稿平台,投書言論不代表《民視新聞網》立場。

作者/羅浚晅,醫師、台灣醫事法律學會執行長
責任編輯/劉致綸

更多新聞: 小粉紅曝中國城市GDP排行20強 台灣佔8名秒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