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全臺唯一鴨母王城隍竟是陰鬼變成神!?|台灣廟世界|數位專題
義塚古碑

圖文/阮偉華(一步之距就出走版主)

昔日府城小南門城外不遠處,有座城隍廟,因位處小南門城之外,故有小南城隍廟之名。

更多新聞: 「鐵嘴將軍」竟是一門大砲 他驚台灣特殊信仰:萬物皆有靈

小南城隍廟有三位城隍,分別是大城隍杜義昭,二城隍朱一貴,三城隍雷域輝;許多人看到朱一貴三個字,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知名臺灣民間故事中的鴨母王,沒錯,這裡祭祀的對像,就是鴨母王朱一貴,而祂在此又被暱稱為「小城隍」。

但在這裡會發現,除了現今廟址上的新廟,對面亦有座小城隍公的小廟,其右前方又有塊義塚碑,這是為何呢?其實,這三者彼此間息息相關。

台灣廟世界/臺灣人成神:小南城隍廟的鴨母王朱一貴
位居正中央的二城隍,正是知名義士鴨母王朱一貴

清代台灣府知府蔣元樞,於乾隆42年曾捐地設立義塚,時稱「新南壇義塚」。在謝金鑾編撰的《續修臺灣縣志》卷二中即可看到記載:「新南壇義塚殯舍:在小南門外法華寺後 乾隆四十二年,郡守蔣元樞捐置園地八甲有奇,以為義塚……乾隆五十五年建造城垣,發掘無主骨骸五百六十五具;郡守楊廷理使韓必昌收葬於此,一時塚地布密焉。今愈累累矣。」

同樣地,在謝金鑾編撰的《續修臺灣縣志》卷七中,則又記寫到:「爰相南郊竹溪寺後,有園地一片,計八甲有奇;又有竹圍一所,亦頗寬曠,均屬民人業,為立券購之。以園地為義塚……」另於蔣元樞〈建設南壇義塚並殯舍圖說〉亦有記載:「元樞伏念義塚列於恤政…於是相度南門外竹溪寺後,有園地一片,計八甲有奇——按地計百餘畝。又有竹圍一所,亦頗寬曠:均屬民業,立券買之。以園地為義塚,葬旅殯之無歸暨家貧不能營葬者。又於竹圍內另建寄櫬之舍共二進,兩廂各六間……募僧守之。來寄棺者,設簿記其姓名、鄉貫及寄棺之年月,以備稽查……有力者促其營葬,無力者則動支經費即就義塚掩埋。」

據小南城隍廟廟碑記載,清中葉時期,此地原為明末遺臣義士之祠堂,保有將士之古石碑,而「明末遺臣義士之祠堂」即是古碑後方的小廟,正是小南城隍廟的前身,也可以說它是萬善同歸祠或有應公廟。對照蔣元樞在其〈建設南壇義塚並殯舍圖說〉所說:「複於義塚之傍(旁),設立化骨台:檢收殘骸,以火焚化,置於萬善同歸所。」或許正是當時代某些歷史的遺存。

在民間信仰中,祭祀這些無主孤魂的廟宇,通常稱為有應公廟、萬善爺廟、大眾爺廟等,雖然都是陰廟,但也有可能轉為正神祭祀,最常見的類型,就是陰鬼變城隍。其轉變來源,可簡單分成兩種。一為地方官員或有功有恩於地方人士死後上任城隍,如鳳山縣舉人卓肇昌去世後上任梓官城隍;另一則為無祀孤魂轉化為城隍,如台南小北萬善爺轉為鎮山城隍。而小南城隍廟剛好都具備這兩個因素。

台灣廟世界/臺灣人成神:小南城隍廟的鴨母王朱一貴
小南城隍廟廟貌

關於小南城隍廟的建設,相傳是早年有信士方馬德、方李親夫妻,因為受到神明指點,從台南縣安定海寮前往府城大林地區探親,因緣際會定居於小南門附近,就此與小城隍爺結緣,並獨力重修廟貌。但建設完備的城隍廟,在1983年因開山路的拓寬而拆除大部分廟體,只剩現今所看到的一小祠堂,內部則是祭拜城隍爺的令牌。為此,方馬德之女吳方愛珠又籌資重建新廟,1994年正式落成,即為今日所見小南城隍廟。

據廟方資料可知,朱一貴在同治年間即上任城隍,雖然朱一貴清康熙年間人,但因為其舉事抗清時所定的國號為「大明」,姓氏又同明朝國姓,因此很有可能被認定為「明」朝義士。但既為「明」朝義士,能夠上任清朝時的城隍嗎?因此民間相傳是由媽祖來渡朱一貴為神,並由玉皇上帝敕封為台南州城隍綏靖侯;如此一來,成神後就沒有意識形態的問題了;政府官員可能不會去祭拜,但一般老百姓會,有可能也是因為這樣,小南城隍廟便從原本是官設的萬善同歸所轉為民祀的城隍廟。

另外,由目前資料所知,小南城隍廟從有應公廟轉成城隍廟是在同治年間,且不論原本奉祀的明末遺臣義士中有沒有朱一貴,有的話便是「水鬼變城隍」,升格正廟;沒有的話,由於主神為城隍,陰廟也變成了陽廟了。

學者謝貴文對此有不一樣的看法。他認為小南城隍廟在有應公廟時,還沒有找歷史名人出任城隍的必要,最有可能是在建新廟時,廟方希望擺脫原有有應公廟的色彩而藉由歷史名人出任城隍爺來轉型成正統的城隍廟。選擇朱一貴的原因,恰恰只是因為當時朱一貴在民間的地位日漸提升,電視台也於那時1993年推出鴨母王連續劇,廟方順著隔年新廟落成,趁勢創造出朱一貴的形象。3

但不管哪一種說法,或甚至還有另外的說法,現今出任小南城隍廟主神及二城隍者,信仰者普遍認為就是朱一貴,便無庸置疑。

在小南城隍廟正殿裡,位居中間者,即為二城隍朱一貴,其右邊為三城隍雷域輝,據說是朱一貴起兵時的大將,後來一樣遭到清廷處決,而左邊則為大城隍杜昭義,據廟方說法,其原本為土地公。而我個人猜想,可能就是原本管理這片區域的土地公,因建新廟而升職,廟裡主神朱一貴禮讓其為大城隍,自己則為二城隍。又或者因為小南城隍廟原本為厲壇,清代官方祭厲是依附在城隍祭祀之下,以城隍爺為主神,無祀鬼神設於壇下;因此,土地公升格為城隍,是為大城隍。

關於小南城隍廟的靈驗事蹟很多,最有名莫過於找尋失物以及有求必應(尋找失物而有求必應也是有應公的一項特質);近年來,又多增了指引信徒做生意,如賣普洱茶、紅豆餅。但到了小南城隍廟求事,事後一定要記得還願,這是小南城隍的規矩,也呼應了前身為萬應公廟的靈界潛規則。


本文由 民俗亂彈 授權,原文連結 於此。

想進一步瞭解更多台灣宮廟的知識與專家QA,歡迎到我們精心準備的「台灣廟世界」專題頁面

更多數位專題:https://www.ftvnews.com.tw/topics/topicsarea/

--

責任編輯/徐薇淳

更多新聞: 熱鬧變擾民? 高雄宮廟遶境活動遭開14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