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言堂/懶人經濟競爭激烈 台灣外送產業如何存活?
由於門檻較低,不少失業或放無薪假的人轉換跑道當起外送員,增加收入(圖:民視新聞)

專題組/記者許家峻、游文章 台北報導

雖然前幾年,外送產業蓬勃發展,但事實上,經營外送產業的門檻非常高:除了需具備足夠資本外,良好的網路平台技術、廣告行銷、外送員培訓,都是必要成本。而從外送產業的特性來看,首先,有別於大部份的網路平台只需搞定供應與需求兩方,外送產業則多了第三方--外送員;連帶地,必須支付的人力成本自然也增加許多。

台灣數位平台經濟協會監事馮昌國表示:「從數位經濟到共享經濟、再到零工經濟,最後都是平台經濟。其實它們都是同一件事,就是透過數位科技連接多邊的需求與供給,平台內容夠不夠多、外送夥伴人力是否充足、支援頻率高不高?乃至於外送速度快不快、服務範圍廣不廣?這些都是需要充分準備的。」

更多新聞: 異言堂/山路過彎炫技引注目 車友憂追焦手成山道猴文化幫兇


異言堂/懶人經濟競爭激烈 台灣外送產業如何存活?
隨著數位手機普及,民眾早已習慣使用APP訂購商品(圖:民視新聞)

由於外送平台不需要實體店面,完全採用手機App作為營運模式,因此軟體的建置與維護,更是一筆龐大費用。不只如此,外送平台業者為了讓外送員與店家持續有訂單可接,還得不斷投放大量的廣告,增加曝光機會。因著這樣的營運行銷模式,有愈來愈多小店面或是較無知名度的店家受益。

事實上,受益的不只是餐廳、店家,外送產業的從業人員也因為門檻低,讓不少失業或放無薪假的人有能力轉換跑道、當起外送員,增加收入。雖然有人將外送產業比喻成「懶人經濟」,但其實它是一個數位科技結合共享經濟的新興產業。

外送平台公共事務協理郭昕宜樂觀其成地表示:「我們在同一條船上一起努力讓整個平台經濟形成更大的規模,或者形成一個願景、一個永續經營的可能。」當「叫外送」變成我們的生活日常,外送產業必須持續透過跨業的互助合作,才能繼續創造利益,達到共好、共贏。

更多新聞: 異言堂/別當山道猴 建立穩定自信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