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言堂/軍事網紅遭炸身亡 女兒刺青”父親永遠都在”
Kristina去悼念父親

專題組/温鈺萍、呂炯緯

俄烏戰火持續,每天都有戰士為國捐軀,烏克蘭軍事網紅Vicktor,六月遭導彈擊中身亡,女兒在父親過世後兩週,把思念刺在手臂上,感覺父親從未離開,戰火下悲歡離合的故事,讓人不忍。

更多新聞: 異言堂/民視團隊前進烏克蘭 第一晚空襲警報大響


異言堂/軍事網紅遭炸身亡 女兒刺青”父親永遠都在”
羅夫諾市中心獨立廣場紀念碑 ( 圖: 民視異言堂)

羅夫諾市中心獨立廣場,一張照片、一個名字、一條生命,往來行人停下腳步,後方得以歲月靜好,是因為前線有人負重前行、出生入死。烏克蘭台灣隊成員Anna說:「每天早上九點我們都會默哀,停下所有工作,因為有軍隊保護我們,我們才可以上班睡覺,我們不會忘記他們。」20多歲的Anna和Bohdan 曾在台灣念大學,完成學業後回到烏克蘭,戰爭爆發後深刻體會「生命無常」,兩人從情侶變夫妻,攜手成為烏克蘭台灣隊的成員,搭起台烏間橋梁。烏克蘭台灣隊成員Bohdan說:「我就繼續生活,戰爭後沒有改變什麼,只有態度改變了,變得更加照顧爸媽和家人,因為我不知道明天會怎樣。」

根據統計,戰爭開戰一年半以來,烏俄兩國死傷士兵數將近50萬人。羅夫諾市郊墓園,藍黃國旗飄揚下都是英雄,7歲小男孩為爺爺獻花,31歲的Kristina在軍人父親墓前深深一吻,父親離開不到百日,她每隔幾天就帶著鮮花前來,和爸爸說話,彷彿他從未離開。Kristina含淚訴說:「我每天都想爸爸,沒有一刻不想,我還在等他,我覺得這只是個誤傳,也許是某人在開玩笑。」
  
55歲的Vicktor早在2014年,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邊開戰時就參戰,2017年在Youtube創立頻道Didusik TV,「Didusik」在烏克蘭語是「爺爺」的暱稱,「軍人爺爺」專門和俄軍直播連線,以消遣揶揄敵軍竄紅,成了軍事網紅。Kristina在父親離開後兩週,把思念刺在手臂上,「Dad is always around」父親永遠都在。世界衛生組織警告,未來可能會有四分之一的烏克蘭人,約一千萬人飽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炸毀的家園等待重建;疲憊的身心靈也急需重整,這是條漫漫長路。

更多新聞: 異言堂/利沃夫咖啡廳遭導彈擊中 3天後恢復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