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換生去台灣小吃攤!見1菜色「以為義大利麵」餐點一上桌愣了
每個國家用語不同,同樣的字可能有不同的意思。(示意圖/Pexels、翻攝「Carly.」小紅書)

生活中心/周希雯報導

許多亞洲國家都會使用中文,不過許多用語意思不一樣,即使是相同的字也代表不同含義。近來就有中國女學生透露,她日前到台灣小吃店用餐,看到菜單有「意麵」選項,還以為是義大利麵,沒想到上桌才發現「誤會大了」,口感也和想像完全不同,讓她超驚喜。

更多新聞: 中國人「嫁來台灣5年」滿滿安全感!列5優點狂讚:真的人間天堂

原PO是來台灣交換的大學生,近來在小紅書發文表示,她有次和朋友外出,並到小吃攤用餐,看到菜單上寫著「意麵」,下意識還以為是西餐,因為義大利麵在中國會簡稱「意麵」,沒多想就點了來品嘗。怎料餐點上桌後,外型與想象中差很大,口感也比較像泡麵,這才發現是台灣的傳統意麵。雖然是誤會一場,原PO也意外品嘗到台灣最在地美食,大讚「拌上醬汁和鴨肉一起超好吃!」

中國交換生去台灣小吃攤!見1菜色「以為義大利麵」餐點一上桌愣了
義大利麵在中國會簡稱「意麵」,才讓原PO誤會了。(圖/翻攝「Carly.」小紅書)

貼文一出,不少台灣網友回應,「台灣都寫義麵或pasta,不會寫意麵」、「pasta是『義』麵,意『麵』就是圖片這種傳統的麵條了」、「台灣意麵的肉臊是靈魂,南投意麵感覺最為好吃,有機會去日月潭那邊了可以找個店去嚐嚐」、「義麵就是義麵,最有名的說台南鹽水義麵,同樣的調料也能換成米粉、陽春麵、細麵」。也有中國網友有類似經歷,「我第一次點的時候,為是意大利麵後發現比意大利麵好吃」、「每次和朋友口頭說『意麵』總有歧義」。

中國交換生去台灣小吃攤!見1菜色「以為義大利麵」餐點一上桌愣了
意麵是台灣小吃攤常見美食。(示意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事實上,台灣的意麵來源眾說紛紜,最常見有4個說法。台南鹽水區公所介紹,是因為擀麵時會發出「噫」的聲音,所以稱為意麵;根據「國家圖書館學術知識服務網」,意麵是由是清代書法家伊秉綬的府裡所研發,伊府麵簡稱伊麵,台灣則叫「意麵」;至於維基百科則解釋,意麵是明朝鄭成功時期福州籍伙房兵引入,所以多稱為鹽水意麵、福州意麵;另一說法則是因蛋麵的顏色像如意,因而得名。

更多新聞: 中國大媽嫌「台灣搭火車好麻煩」:要進步喔!反遭自家人酸:無知的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