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流原生魚種、原生種貝類 盼碧湖公園生態回歸平衡

民視新聞/李世宸、曾宸洛 台北報導

國人因為信仰而有所謂放生的行徑,往往破壞原有的生態,像是台北市大湖和碧湖公園的原生魚逐漸減少中,北市公園處今天(10月29日)和保育團體合辦「放流原生魚種」活動,營造公園生態化環境。

更多新聞: 快新聞/別急著加油! 中油:明起汽、柴油各調降0.2元

民眾小心翼翼,從塑膠袋中倒出小魚兒,讓這些原生種魚類在碧湖公園,繁衍下一代。

不只原生魚,還有圓蚌,因為這些圓蚌和原生魚,會互相合作求生存,希望碧湖公園的生態,變更好。

參與民眾:「先打開袋子然後,裝碧湖公園的水,然後把它們直接倒進去了,我覺得很好因為,我喜歡在比較大的空間裡,沒參加過然後聽起來滿有意義的,確定是沒有問題的時候,他才做(放生)我是覺得,整個是滿嚴謹的。」

放流原生魚種、原生種貝類 盼碧湖公園生態回歸平衡
​​​​這回野放的本土魚,分別是「高體鰟鮍」,以及「革條田中鰟鮍」,又稱「台灣石鮒」。

由於外來魚種比例偏高,北市公園處和「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合作,透過放流本土原生魚種各100條,以及50顆原生種貝類,讓當地生態回歸平衡。

自然保育協會老師左承偉:「那為了確保說,這個基因不會被汙染到,就是說不會放到(湖中),就搞了半天是外來種,所以我們有特別去做基因的鑑定,這兩種魚牠們是把牠們的魚卵,生在蚌殼裡面,然後讓蚌殼去保護牠,然後孵化完之後,蚌殼又會把牠的幼蟲,放在這些小魚身上。」

放流原生魚種、原生種貝類 盼碧湖公園生態回歸平衡
​​​​​​​​北市公園處副處長吳健羣vs.民眾:「我們最主要的目的,是要除了放台灣原生種之外,增加水域的多樣性之外,也希望傳承啦。」

寓教於樂的生態教育,讓闔家大小都滿載而歸,也提升當地生態保育概念。

更多新聞: 天才高中生「超強專注力」羨煞旁人 他揭背後辛酸故事:遇控制狂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