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圖「經貿」拉攏台灣 華爾街日報:策略已失效
近10年內,台灣對中國投資金額減半,只剩約50億美元。(圖/民視新聞)

財經中心/楊思敏、陳聖翰 台北報導

台灣與中國經貿關係這幾年開始改變,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試圖用經濟拉攏台灣策略已經失效。我國對中國投資金額,從2018年開始大幅減半,台灣農產品最大出口國,也由美國取代中國,加上電子業逐漸轉往東南亞、印度,就是要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更多新聞: 藍白合破局!華爾街日報專文報導:中國對台灣大選「希望落空」

斗大標題,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企圖以經貿拉近與台灣的關係,但策略已經不管用,受地緣政治和中美貿易戰影響,越來越多台商轉往美國、東協和印度市場。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大概2008年以後,中國就實施勞動合同法,勞動成本逐年上升,就有很多的台商,開始轉移到了越南,轉移到了印度,美中貿易戰,所以科技產業也開始搬移,對中國的新的投資沒有增加,原來的投資他們又搬走。」

兩岸經貿關係改變 中國企圖「經貿」拉攏台灣 華爾街日報:策略已失效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以經濟影響台灣的策略效果有限。(圖/翻攝自華爾街日報)

數字會說話,台灣對中國投資,從2010年代初期每年100億美元,2018年底開始減少,目前約50億美元,只剩一半。中國多次以商逼政,禁止台灣鳳梨、釋迦、石斑魚,台灣也因此開拓新市場,去年農產品最多輸往美國,首度取代中國。

85度C在美國開幕,門口大排長龍,這幾年,不少餐飲品牌,包含歇腳亭、王品、八方雲集,對中國市場變保守,轉向美國、日本和歐洲。電子業也加強海外布局,或加碼投資東南亞。

兩岸經貿關係改變 中國企圖「經貿」拉攏台灣 華爾街日報:策略已失效
台灣從2016開始推行新南向政策。(圖/民視新聞)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到東南亞投資或到印度投資,當然新南向政策,大方向是沒有錯的,個別政府的差異,還有各地方基礎建設,或者是它的科技潛力,是不一樣的,這一點是廠商投資的時候,必須要評估考慮的。」

台灣這幾年推新南向,尋求更多元的貿易夥伴,雖然初期成本較高,但只要降低對中國的貿易依賴,台灣經濟發展才能避免中國干擾。


更多新聞: 快新聞/台商近年大規模撤離中國 外媒:習近平想用「經濟控制台灣」已經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