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掏耳朵嗎?醫:「它」是自然產物 小心過度刺激「越掏越癢」
如果耳朵出現發癢、疼痛等異狀,就應看醫生。(示意圖/翻攝自FREEPIK)

生活中心/林靜芬報導

掏耳朵,是許多人生活中的習慣,但其實掏耳朵不但沒有必要,還可能造成耳朵的傷害。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發文提到, 耳屎其實是耳朵的自然產物,具有保護耳朵的功能,包括 防止灰塵、細菌等異物進入耳道、保持耳道濕潤、抑制細菌生長,正常情況下,耳屎會隨著咀嚼、說話等動作,自然排出體外。因此,一般人不需要刻意清潔耳朵。

更多新聞: 北台灣低溫「下探15度」又濕又冷!林嘉愷曝「這天起」各地放晴回暖

掏耳朵是一種常見的個人衛生習慣,有人會自己動手、老一輩的則是會上理容院找人代勞,但清耳屎的確有一些潛在的缺點和風險,黃軒醫師強調,如果耳屎過多,已經出現了聽力下降或耳朵悶塞等症狀,才需要交由醫生進行清理。

自行掏耳朵,可能會造成以下傷害:
●推入耳屎:棉花棒或其他工具可能會將耳屎推入耳道更深處,導致耳屎栓塞,影響聽力。
●損傷耳膜:如果力道過大或工具不當,可能會刺破耳膜,造成耳膜穿孔。


經常掏耳朵嗎?醫:「它」是自然產物 小心過度刺激「越掏越癢」
掏耳朵會刺激耳道,結果就是越掏越癢。(示意圖/翻攝自FREEPIK)


●感染:如果耳朵有傷口,可能會導致感染,引起疼痛、發炎等症狀。
●耳朵發癢:掏耳朵會刺激耳道,導致耳朵發癢,反而更想掏耳朵。
●耳鳴:掏耳朵可能會損傷耳道內的神經,導致耳鳴。

經常掏耳朵嗎?醫:「它」是自然產物 小心過度刺激「越掏越癢」
過去老一輩的人常至理容院洗頭順便掏耳朵。(示意圖/翻攝自FREEPIK)


黃軒建議民眾不要自行掏耳朵,如果耳朵有異物或聽力下降等症狀,應諮詢醫生。
以下是耳朵保養的建議:

  • * 保持耳道清潔:洗完澡後,用毛巾擦拭耳朵外緣即可。
  • * 使用耳塞或耳罩防止耳朵進水:游泳或洗澡時,應使用耳塞或耳罩,防止耳朵進水。
  • * 注意耳朵健康:如果耳朵出現發癢、疼痛等症狀,應諮詢醫生。



更多新聞: LIVE/合歡山武嶺下冰霰!高山下雪機率高? 氣象署最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