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呢?還是指廣義地包括傳統的中國及其文化,及華人血緣呢?
如果「中」指的是前者,那麼「去中國化」就是要「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化」,不可以嗎?台灣如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台灣人民勢必失去民主自由,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有「共和」之名,實則為世界公認的專制國家、不自由國家。話說回來,台灣其實並無「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化」的問題,因為台灣從來未曾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過,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根據戰後的舊金山和約(1951),及台北和約(1952),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未擁有台灣主權,台灣既然不曾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沒有「去掉」的問題。就好像未曾結婚,就無離婚的必要。
如果「去中國化」的「中國」指的是傳統中國的文化及血緣,則要「去中國化」在經驗上很困難。我的部分祖先來自中國的閩南(詳見本書第2章),我無法否定那種血緣關係;至於要去中國文化,也很困難,我平常的居家母語就是來自閩南的閩南語(俗稱「台語」);我自小受擅寫傳統詩的先祖父李步雲的影響很深,小時候「快園」裡面的中華文化色彩,也沾染不少(詳見本書第3章)。
在這裡,容許我談談我這個台獨份子的「中華文化觀」。
【我這個台獨份子的「中華文化觀」】
我先從游錫堃院長的一個例子說起。2017年2月初,前行政院長,現任立法院長游錫堃在美國參加僑民的餐會中,吟唱了一段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我在電視新聞中聽到游院長的一段話,大意說,他雖然追求台灣成為正常的獨立國家,但並非要排斥中華文化。他喜歡吟唐詩,還下過功夫。
我也喜歡吟唐詩,從小受祖父(李步雲)影響,我也會吟詩,尤其喜歡用「天籟調」吟唱。我不僅吟唐詩,我還唱「平劇」(中國京戲)。1974年我在政大教育系因發表文章被勒令退學時(詳見本書第7章),在同學為我舉辦的惜別會上,我就是唱一段「四郎坐宮」與同學道別:「我好比虎離山,受了孤單;我好比籠中鳥,有翅難展;我好比淺水龍,久困沙灘…」
我這個台獨份子吟唐詩、唱平劇,絕對不輸給那些經常罵我「去中國化」、「皇民化」、「數典忘祖」的「統」派如蔡正元者流。不信可以出來和我PK看看,恐怕「去中國化」的帽子,應該由說我「去中國化」的蔡正元來戴吧?
2019年2月文化部長鄭麗君參加資深藝人年餐會,被一位過氣的演員鄭惠中(鄭心儀)打一巴掌,社會譁然。但是國民黨的郝龍斌竟然在臉書上為這位暴力分子講話,扯到台獨「文化刨根」,他說:「鄭麗君被打一巴掌很痛,但更多人因為刨根去中國化而心之痛、遍體鱗傷。」他說鄭麗君被打「原因是文化部一連串去中國化政策。有人振振有詞、譴責暴力。但民進黨一連文化刨根洗腦、去中國化,數典忘祖,不是另一種『不見血的血滴子』?更是思想上的暴力霸凌。...」這麼幼稚無知的話出自這位國民黨的要角。我也想找郝龍斌來PK一下,保證他對中國文化的「刨根」比我厲害!
有一個土生土長卻投奔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女「名嘴」,在過端午節的時候在她的臉書上罵台獨說:「台獨不想做中國人,就不要過端午節。」真是孔子說的「一言見其不智」(而且不賢)。這位「不智不賢」的蠢蛋不知道新加坡75%的華人也都過端午節,但他們是新加坡共和國的人,並不是中國人。還有,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還有其他很多國家裡面的華人也都在過端午節。即使日本、韓國、越南...,也有過端午節(但與屈原無關)。這個吃裡扒外的蠢蛋,不知道同一個文化圈內會有很多不同國家;回教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就有非常多的不同國家。
台灣獨立的意義,是政治上的,意即台灣不願意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下的一省或特區,而不是在文化上要完全排斥「中華文化」。當然如果要從文化的意義解釋台獨,那就是「自由台灣」,不願成為「專制中國」的一部分,自由與專制當然有其文化上的意涵,但仍屬政治文化的性質。
文化領域不等於政治領域,前者寬廣許多。「漢字文化圈」內的日本,還使用着兩千個漢字,他們也發揮書法藝術,京都是漢學研究的重鎮;日本人、韓國人也使用筷子,同屬「筷子文化圈」,但日本、韓國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同樣信仰阿拉、寫阿拉伯文、講阿拉伯語系的阿拉伯世界,就有廿幾國。
小林善紀在《台灣論》中指出,台灣保留了許多日本人已經消失的「日本精神」;有意思的是,許多中國網友來台灣旅遊後,也貼文指出台灣是保留中華文化最多的地方。這是台灣多元文化的可貴。
我曾呼籲建立「泛南島民族」意識,但不表示要排斥中華文化。我們要排斥的是中國的封建、專制、霸權、貪污的文化,還有像「愛國同心會」那班中國人的暴力文化,但是中華文化中的精華,如唐詩宋詞的文學藝術,先秦思想家的智慧…,何嘗不是台灣國可以欣賞的文化精華!
本文轉載自:李筱峰教授專頁臉書
--
※〈全民筆讚〉為公開投稿平台,投書言論不代表《民視新聞網》立場。
作者/李筱峰,臺灣歷史學家及政治評論家
責任編輯/王品媗
更多新聞: 〈全民筆讚〉翁達瑞-見到了「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