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台灣人民」的雕塑多達35尊,對於其中要表達的意涵,方惠光表示,從歷史的角度,他想記錄下來,台灣人在追求自由民主或是公平正義這樣的體制,一路走來的犧牲、奉獻,或是期望、失落,因為這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方惠光說,做藝術有很多種可能性,有些人可能做一些個人感情,或是風景、水果都可以,但他個人的藝術創作,很清楚地偏向他觀察社會的狀態,還有人生存的狀態、百姓生活得怎麼樣、感受怎麼樣,因此「台灣人民 」他也是從這麼方向在看。
這作品裡面有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前線為了政治立場、自由民主奮鬥、犧牲,然後甚至離鄉背井、流亡的人;而在作品中另一部分則是描述,所謂販夫走卒、士農工商。在方惠光的觀察之中,他覺得社會體制的改造,或是政治制度的推展,除了在第一線奮鬥的人之外,需要有人民做強大的力量,在後面支撐,這樣社會體制才有可能扭轉,這便是他在創作「台灣人民」時主要的內涵。
對於選取人物的標準,方惠光表示自己的用意並不是要指某一個人,有時候還刻意做得不要一看就知道他是誰,因為他要表達的是,台灣人民裡面有很多人,為了爭取自由民主的理念在向前奮鬥,當然他有參考一些歷史事件,所以難免會彰顯那個人的特質,但並是創作中最重要的部分。當然他還是有一些考量,因為青銅雕塑一做下去就會長期留存下去,所以在挑選人選時會比較傾向於,從歷史角度、社會價值角度看起來,比較沒有爭議的人,這樣比較容易傳達正能量。
更多新聞: 快新聞/台灣人民雕塑今揭幕 楊長鎮:蔡同榮推動公投是人生重要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