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中國兩會閉幕、取消總理記者會 陳文甲:確定習近平「唯我獨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圖/歐新社提供)

即時中心/顏一軒報導

中國第14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本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該會在全國人大委員長趙樂際喊出以「習近平為核心」畫下句點。針對未來中國內部的政經發展,與台海緊張情勢,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陳文甲也從「取消總理記者會」一事做出分析,強調未來更加確定中國政局成為習近平「唯我獨尊,一人掌權」的格局。

更多新聞: 快新聞/分析中共「兩會」及美國大選 國安局警告:中國企圖改變台海現狀

針對兩會落幕後的政經情勢演變,陳文甲進行4點分析:

一、經濟增長目標

中國政府將今(2024)年的GDP增速目標,設定為5%,這一目標與去年持平,反映了中國政府對經濟穩定增長的承諾,然而從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0%,而且去年美國增加2.5%,法國增加0.9%,德國出現負成長,歐元區和歐盟均增長0.5%等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所以從如何實現這一增長目標,也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二、政治與權力結構變化

此次兩會期間,取消總理記者會的決定打破了30年的慣例,應當是中國領導層權力結構的變化,特別是在習近平進一步鞏固權力的背景,而在「習核心」為「一人一黨專制」的獨裁體制,在「政治凌駕經濟」的「瞎折騰」領導下,李強在「政治服務」的前提之下,索性取消總理記者會,而一切以「習近平的意志為意志」,這種變化對中國的政策制定和執行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更加確定中國政局成為習近平「唯我獨尊,一人掌權」的格局。

三、外交政策與國際關係

中國外長王毅在兩會期間的談話強調了中國對美國打壓的強烈反對,並重申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反映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霸權立場。此外,隨著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中國如何處理與美國等大國的關係,以及對於台灣、南海等敏感問題的態度,也在在對國際關係產生重大影響。

四、社會政策與民生關注

兩會期間,中國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關於教育、醫療、就業和社會保障等方面政策措施,旨在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與和諧。這些政策的實施效果,直接影響到中國社會的穩定與發展,也是國內外觀察者關注的重點。

另,針對人事審議未能排入兩會議程,陳文甲指出,此狀況反映出習近平「外行領導內行」的「左支右絀」,所以習近平避免過度人事變動影響政權穩定,所採取的「緩兵之計」;如此看來,今後外界只能從習近平等領導人的公開講話、政策宣布以及其他政治活動去揣測,如同前外交部長秦剛與前國防部長李尚福的人事免職案一般,因此會加深外界對中國政局運作的疑慮。

陳文甲分析,經濟問題作為兩會的另一大焦點,然而由於取消總理記者會,外界對於中國經濟政策的進一步觀察和分析受到了限制;這意謂著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國政府更加謹慎與保守的處理經濟情況,並尋求更加嚴控傳達其經濟政策和目標。

從中國政局的影響來看,陳文甲認為,人事問題和經濟問題都是影響國家長遠發展的關鍵因素;人事安排的穩定性和合理性,直接影響政策的連續性和執行效率,而經濟政策的明確性和透明度,則對經濟環境的預測和企業的決策具有重要作用;在這兩個領域資訊公開透明的情況下,會增加外界對中國政局的穩定性,進而產生「三駕馬車」(出口、投資、消費)的高度危機。

更多新聞: 中國兩會定調對台「和統」 蔡明彥示警:脅迫性和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