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就使用幅度來說,5人座休旅仍為購買主流是不折不扣的事實,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面臨即時的載人、載物需要下,多了第三排座椅依舊頗為吃香,加上充裕逐漸與安心畫上等號的同時,若預算得當稍捏一下似乎也不無不可。只是在這一眾進口5+2、7人座當中,作為連續5年在台獲得冠軍級銷售佳績的Škoda Kodiaq自然會成為許多人的首選對象,只是當這輛稱職的7人座休旅改款後是否仍可延續戰力,在實際接觸到這款大改款的1.5車型後必須承認,其他同級之作或許該稍加努力了。 更多新聞: 孩子開學難收心?十招教你快速擺脫「收假症候群」 延伸閱讀:2024 Škoda Kamiq 1.5 TSI小改款試駕,貫徹品牌象徵的聰明選擇七座強者車系歷史來看,Kodiaq的出現確實略顯短暫,2017年才推出第一代車型,但在面臨改款的7年間卻宛若橫空出世般地叱吒風雲,加上還曾推出封頂的RS規格,就知道或靜或動,Kodiaq全都可以胃納其中,即便是如今大改款後的二代目作品,雖然外界仍在等待RS版本推出,但就目前映入眼簾的模樣就知道若想再次讓車迷們吶喊:「文成武德,一統江湖」亦不久矣,畢竟整體來說真的沒太大毛病。所以當實際的二代目映入眼簾之際,先不論原廠究竟放了多少新銳科技在其中,或是精算用上了多少發光二極體整合出Matrix LED 2.0智慧複眼頭燈,光那源自於捷克水晶工藝的細膩切割就足以視為傳統與科技最極致的整合,且不論頭燈或尾燈亦然,呼嘯而過之際那一抹冰焰紋光芒暫留於眼前的那一剎那,只能說果然生命就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不僅如此,在車身尺碼比起過往更長、更寬、更低的同時,Škoda也等為Kodiaq拿捏出更得宜的身形比例,雖然看起來仍是輛不折不扣的龐然大物,但透過D柱的霧鉻銀飾片加以修整後,略顯懸浮的車頂線條使得Kodiaq確實看起來更加輕盈;而在歐盟要求下無法於新車上出現的鍍鉻裝飾,透過Škoda藉由一系列的霧鉻色澤加以取代的同時,也在質感上呈現出顯著的飛躍,搭配字體那細膩的減法美學、引擎蓋前緣的凹槽讓廠徽得以妥善地棲於其中,或許Kodiaq仍有著與生俱來的剛毅,但檢視細節下似乎也暗示著鐵漢終須柔情。內外兼修打開車門、蹬入車室,雖然眾所皆知七人座車款真要載好載滿還是得放倒第三排座椅為佳,但Škoda依舊為每位即將入主二代Kodiaq的車主們預先準備了340L的標準容積尺碼,倘若選配CANTON音響組也還有281L,更不用提放倒第三排後那高達845L的表現,以及二、三排全面傾倒後2,035L的吞吐量,看在雙人出遊也能甜蜜車宿的份上,誰說7人座休旅僅能專屬於早已逐漸式微的三代同堂?同樣地,親手撫摸門上與中控台的天鵝絨飾板,又或者愜意地調整前後空調出風口,Kodiaq的內在即是要人在優雅當中從容享受,夜間開門有著光毯迎賓,嵌入其中的光條又再次點亮車室氛圍,搭配13吋中央觸控螢幕的情境切換,覺得指紋灰塵太多還可從鞍座上取出擦拭器來加以清潔,外加全新設計的實體智慧三旋鈕操控配置,這不僅僅只是「聰明的就懂」,更可以詮釋為懂得何謂貼心那便會一懂再懂,就好似將科技樹狂點細節技能上,加上諸如原生的雨傘放置槽、票卡夾等玩意,整合而成的Škoda Kodiaq或將成為人們印象中最重視細節的歐系車款。理性駕馭當然鞍座部分以空間機能運用為主軸下,線傳排檔移至方向盤右側以旋鈕桿來呈現這點確實需要點時間適應,但也並非是難以上手,連動此次的1.5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和48V輕油電複合動力下,或許車重帶來的物理限制多少難以抗衡,但不慍不火的駕馭態勢卻是實際踩踏油門後最直觀的感受。搭配合理的轉向手感和不會過度精準而顯得毛躁的指向表現,不僅得一還會讓人更加期待2.0四驅車型甚至未來的性能版本,或許如今接觸的Kodiaq僅僅也只是入門級距,但這款車藏匿其中的凶悍從來就不是給予剽悍犀利的動力,而是懂得融合那底蘊深厚的工藝並不斷地透過如數家珍般的細節來一一詮釋。所以假若套上一句朗朗上口的港片台詞,那麼Kodiaq便無疑是:「如果同級7人座的戰鬥力有六千,這輛至少有一萬以上。」SanjiNoir 黑侍樂讀 Facebook 粉絲團SanjiNoir 黑侍樂讀 Youtube 頻道 免責聲明:本文為合作外稿授權《民視新聞網》原文轉載,如對內文有任何疑問請逕與原作單位確認。 更多新聞: 《羽球》退役儀式溫馨歡樂 李洋淚灑小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