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送31項「大禮包」 陸委會批以利益換政治認同

春節後,中國國台辦第一次記者會,宣布31項惠台措施,範圍涵蓋企業、教育、影視等等,台資企業比照中國企業,享有相同待遇,陸委會質疑,這是用利益以換取我方政治認同,立委也提醒,企業或個人西進前,要思考,是不是把頭放入虎口?

更多新聞: 回鍋掌管陸委會 陳明通:維護台海穩定

農曆過年後第一次中國國台辦記者會,發言人安峰山喜孜孜用大禮包,來形容端出的31項對台措施,包括台資企業享有跟中國企業同等待遇,金融業也可以進行小額支付合作、還開放134項專業資格考試、台灣人參與廣播電視電影製作數量不受限。

對岸打壓台灣國際空間,卻對民間祭出優惠,陸委會發出新聞稿提醒,這31項措施,目的是為了提升中國單方面獲益的經濟發展目標、吸納台灣資源,以利益換取我方的政治認同,但兩岸在制度法規跟價值理念都有差異,個人企業都應該審慎評估風險。

民進黨立委林靜儀表示,「多數國家已經把重心,尤其經濟上的投資心,轉移到東協、東南亞,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中國特別對台灣做出優惠,希望把台商再吸引回去,我想這也是滿大的可能性,不過我向來都覺得,中國對台灣政治的不友善,如果到中國去,基本上是『把頭放到老虎的嘴巴裡面』。」同黨立委邱志偉也說,「如果是出於統戰目的,為了讓台灣經濟空洞化,或者更依賴中國的話,我想我們也必須謹慎因應。」

蔡政府不承認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即使國安兩岸改組人事,中國還是不同意復談,但透過各種優惠措施要吸引台灣資金人才,蔡政府除了提醒,還是得端出實際作為來因應。

(民視新聞張玄會、宋弘麟台北報導)

更多新聞: 中國國台辦、港澳辦合併 徐國勇:矮化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