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能否移植?海蛞蝓電擊實驗突破盲點

一直以來,中外科學家都在研究探討,記憶能否移植?而最近,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團隊,就成功透過了海蛞蝓電擊實驗,突破盲點,發現過去認定記憶保存在「大腦的突觸」,可能是錯誤的,最新推論是「記憶存在神經元內」,而這個發現,儘管對「移植記憶」沒有直接相關,但答案卻有助研究「阿茲海默症」。

更多新聞: 大鵬灣出現粉紅水母?專家:被扯斷的大嘴海蛞蝓

2014年電影我想念我自己,女主角罹患早發性阿茲海默症,逐漸遺忘自己與家人,當時引起輿論廣大迴響,而如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團隊,似乎意外找到了研究阿茲海默症的關鍵點。

加大神經生物學家格蘭茲曼表示,「我們電擊訓練了一批海蛞蝓,我們測試並確認了牠們是敏化的,我們並測試了牠們的反射動作,確認他們已敏化,然後我們剖出牠的神經系統,從中提出RNA『核醣核酸』,並液化這些已過濾的核醣核酸,注入未訓練過的海蛞蝓,沒經過電擊訓練的海蛞蝓,24小時後,我們測試這批海蛞蝓的反射動作,發現牠們也有反應,和經電擊訓練的海蛞蝓一樣。」

實驗時間長達5年,學者設立實驗組、對照組,電擊海蛞蝓,觀察其反射動作,發現「記憶可透過RNA、就是核醣核酸轉移」。

換句話說,過去認定「長期記憶保存在大腦的突觸中」,這觀念似乎不盡正確,因為根據研究,記憶可能存在於「神經元內」。

格蘭茲曼提到,「有兩個更廣泛的意義是,第一我們不能像大家說的,很快就能轉移人類間的記憶,還有如果我們是對的,新發現將能引出,針對各種腦部疾病的新療法,可能可找出治療癡呆的阿茲海默症,反過來看也能對創傷壓力症候群,找到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研究團隊原本只是想進一步研究「記憶儲存的物理痕跡」,也就是記憶痕跡,沒想到竟因此有了重大突破。不過,部分學界人士對這番新論述語帶保留,認為還需要更多佐證與研究,然而,未來記憶如器官一樣,可以移植、移轉,似乎已不再是夢。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記憶口香糖、解酒糖 廣告誇大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