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NA專欄/台灣囝仔的孤傻與骨氣 從林子偉看台灣選手的大聯盟之路

【文/TSNA】

2018年6月24日,細雨中的波士頓,擁有106年歷史的芬威球場,游擊區上佇立著與美國選手相比體型略顯纖細、卻不時在每次打擊轉換時,看著打者習性記錄的台灣選手林子偉;這是今年他第二度被叫上大聯盟,隔天正好是他上大聯盟滿週年的日子。儘管他在鏡頭前不願多談一週年心情,但從他身上所見,值得我們醒思借鏡,一同努力讓台灣、棒球更好。

更多新聞: TSNA專欄/從大聯盟球迷嘉年華 看見社群的力量

「我以為你是日本記者」林子偉說。當天賽前我主動跟獨坐在球員休息區、等待上場熱身的林子偉打招呼,拿到名片時他有點驚訝,這反應不令人意外,現在的大聯盟場邊,亞洲媒體絕大多數是日媒;回到他去年剛上大聯盟,媒體塑造「林海嘯」風潮時,林子偉接受媒體專訪談這現象:「就算我來大聯盟,沒有記者來幫我捧紅也沒差啊」、「之前在小聯盟都沒有人來拍啊」林子偉常笑回,但身為媒體工作者,感到無比不堪與警惕。

「聽說鈴木一朗今天也在喔?」言談中,林子偉好奇問我。那天鈴木一朗隨水手隊一同來到波士頓。不只對球迷,連對大聯盟球員,鈴木一朗都像神般的存在,是一種精神信仰的典範象徵。確實,當天鈴木一朗就在對面熱身隊伍中,在緊隨的三家日媒中,有兩位資深記者小西慶三、一村順子,分別從1994、1996年便專門跟跑鈴木一朗的新聞,直到現在。對照林子偉那笑答背後的心酸,台灣選手未來的大聯盟之路上,運動媒體對應的生態,也需努力提升、改變。

再度登上大聯盟隔天,比賽是午間13:10,一大早林子偉便到球員休息室,坐在個人置物櫃前,神情有些疲累,一位日本記者正熱心提點他若遇有索要簽名、訪問......等,在球員休息室應有的專業應對,雖然是基於好心,但我不禁想問:「我們的選手在上到大聯盟時,需要靠外人來提醒這些嗎?」

林子偉在2016年8月,聽從翻譯兼小聯盟教練江肇軒的建議,展現台灣人的骨氣,選擇不找翻譯全靠自己,這決定遠比我們想像中辛苦艱難,就連待在大聯盟18個球季的鈴木一朗,至今都還需仰賴從2001年便跟他到現在的翻譯Allen Turner。賽前林子偉談到此事表示,雖然不靠翻譯,但每次英文受訪時還是相當緊張。

從1999年陳金鋒赴美開始,台灣選手的大聯盟史至今仍處於初啟的寒武紀階段。林子偉今年二度升上大聯盟的側身觀察提醒我們,台灣選手的大聯盟經歷、資源仍相當匱乏。雖然我們聲聲自我催眠「棒球是台灣的國球」,但在我負責跑大聯盟新聞的過程中,便經常被球團、球員、媒體問到類似的尷尬問題:「你們台灣棒球普及嗎?」「今天有台灣選手出賽嗎?」。而在不同大聯盟球隊,不時能見到許多日本臉孔。

台灣選手的大聯盟之路很漫長,從球員到從業專業人員,都仍未培養出夠多的專業人才,自然也未能形成自足健全的生態;對照日本選手的旅美狀況,從1995年(當時尚未有入札制度)的孤行者野茂英雄至今,日本球員的大聯盟之路,從球員到媒體、防護員、翻譯、體能教練,乃至按摩師等等,都已建立起完善的生態互連系統。

前述跟隨鈴木一朗至今18年的翻譯,早在2000年就已是大魔神佐佐木主浩在水手隊的翻譯。林子偉,是真正勇敢的台灣囝仔、是台灣選手大聯盟之路的縮影、亦是運動產業系統不足的照妖鏡,只有能看清現實、正視真相,才會是邁向進步的開始。

本文由「TSNA」授權提供

更多新聞: 林子偉本季三度重返大聯盟 先發敲安表現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