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視異言堂/台灣路竹會送愛Zaatari難民營 揭發戰火無情

近幾年,在約旦境內的敘利亞難民營,因為有來自國際各界的援助,難民的基本生活,勉強得到滿足;不過醫療資源卻相當匱乏,即便難民營內有幾個醫療站,但常常因為缺乏醫生駐診,使得患者無法即時得到救治。

由台灣醫生組成的路竹會,已經成立了二十多個年頭,他們經常自費飛到世界各個角落、從事義診,在敘利亞爆發戰爭後,這群醫師就心繫著在戰火下生病和受傷的人們。歷經多年的申請和繁複的行政程序,直到最近才終於獲准、進到這個全球第二大難民營從事義診。

然而當地環境簡陋、設備短缺,他們要怎麼從事醫療診斷,給病患最好的照顧呢?

更多新聞: 民視異言堂/飲用水出問題?新竹人成立「喝乾淨水聯盟」

搬藥箱、拉行李,深夜的桃園機場,一群來自台灣各地的醫療人員與志工,正要展開他們的特殊任務。

歷經幾番波折,台灣路竹會第368次的義診終於成行了,15個小時的長途飛行後,從海島飛到沙漠,終於抵達約旦首都安曼。

20多年來,路竹會的醫療足跡踏遍全球各個貧瘠的角落,但是戰火下的敘利亞難民營,卻一直是他們難以抵達的彼岸,也是路竹會念茲在茲多年的地方。

難民營環境簡陋 路竹會難以提供完善治療

Zaatari難民營管制嚴格,不只得事先申請,禁入營區前警方還得盤查,確認醫療團每個人的身分。醫療團抵達前,已經有不少民眾在門外守候,風沙紛飛中,他們展露笑顏,歡迎遠方來的醫師們。

當地組織預估五天的義診,大約會有300位病患前來求診,不過醫療團擔心藥品不足,仍舊購買了1000人次的藥品,甚至備妥現金隨時準備買藥。路竹會展現長期在貧困之地工作的野戰能力,迅速將兩個空蕩的會議室,變成小型的義診醫院。

黃沙滾滾中,景色蕭條的難民營內,唯有醫療團所在的角落熱鬧溫暖,大家手上拿著聯合國難民署發給的健康照護手冊,排隊登記,魚貫入場。

Zaatari難民營的生育率相當高,每個月都有300多個小嬰兒出生,或許是因為這樣,前來求診的小朋友也特別多。

而幾日看診下來,醫術精良的醫師們也礙於環境簡陋、設備不足,留下無法治療的遺憾。路竹會義診醫師陳志豪提到「一開始,有一個大概六個月大的小朋友,出生應該有心室中隔缺損,需要動手術處理,那在沒有辦法接受手術的狀況下,只能用口服的藥物控制心臟衰竭,相對消耗很多熱量的關係,所以出生兩公斤,到現在也只有長到三公斤而已」。

路竹會義診醫師 陳志豪

醫療團打響知名度 民眾搶看中醫門診

隨著義診的消息逐漸在難民營內傳開,外頭排隊看診的人數也不斷增加,逼得保全人員不得不關上大門,守在門口控制人數。

難民營外擠滿要看診的民眾

求診人數超過預期,加上難民營規定,傍晚四點以後所有非住民都必須離開,因此醫師們更必須把握時間,加快腳步不停地看診。而烽火下的逃難者,許多人身上都帶著戰爭無情的傷痕。

一位年僅25歲的先生,在戰火中受到槍擊,導致下半身癱瘓,或許是對於戰爭仍存有恐懼,他不願意接受訪問。不過聽說台灣醫療團來這裡義診,他抱著一線希望, 尋求治療的可能。

醫療團的醫師們,不只要面對設備不足,無法開刀的遺憾,就連基本的語言溝通,都要想辦法克服。

而且難民營內的生活各方面都受到限制,也使得他們的健康受到影響,眼科醫師包麗菊在義診第三天,發現帶來的眼鏡已經不夠用,趕緊聯絡當地僑胞幫忙採購。

台灣醫療團在難民營內打響了知名度,開始有不少人指名,要看他們從沒看過的中醫。中醫師的診間門庭若市,但由於文化差異,遇到女性患者,醫師就得躲進大大的白色布簾後面才能看診。

不辭千里 戰火之中的熱情與關愛

短短五天下來,醫療團看診2000多人次,超過最初預估的10倍之多。Zaatari難民營自治會代表Youssef表示「我們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對台灣的感謝,這是一個非常的人道行動,因為他們提供醫療協助給Zaatari的病患」。

Zaatari難民營自治會代表 Youssef

難民營代表Youssef向台灣致上誠摯的感謝,但他也告訴我們,目前營內迫切的需求是「洗腎設備」,因為許多難民都有腎臟病的問題,但目前營內沒有相關設備。

這群醫療人員與志工,自掏腰包,犧牲假期,千里迢迢來到難民營義診,在旁人看來或許覺得很傻,但是他們有更深的體會。

路竹會團長李翔說「其實一定是每個出來做醫療服務的人,覺得收穫最大的就是自己,所以我們經常都是到偏遠、很沒有人願意去的地方,很缺乏醫療資源的地方,有人去看過他們,也許不是很好的醫療照顧,但是至少有醫護人員去關懷過他們,這是最大的目的」。

戰火一日未歇,悲傷的故事就無法停止,但是在戰火之中,永遠有人懷抱著熱情與關愛,不辭千里來到最需要的所在,擁抱受傷的心靈。

(民視異言堂/沈雅雯、葉家君 約旦採訪報導)

更多新聞: 民視異言堂 /走出漸凍人生 醫界學界聯手研發溝通輔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