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極端氣候 台東稻田設「微型氣象站」

過去農民只能照農民曆耕作種田,但這幾年受到極端氣候影響,讓農民傷透腦筋。台東池上青農魏瑞廷和專業氣象團隊合作,在田裡設置「微型氣象站」,可以迅速掌握週邊氣候變化,更快速對農作物成長和災害,做出最好的應對方案,儼然是「新式農民曆」。

更多新聞: 全台唯一對外開放!田中氣象站正式啟用

來到台東池上鄉,一大片綠油油的稻田中多了一根特別的機具,看起來很高科技,其實它是一座微型氣象站,可以全天候監控週邊天氣變化。

曾被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過的池上青農魏瑞廷,先前將區塊鏈技術導入稻米產業,這次則引進花東縱谷第一套微型氣象站,可以收集雨量、風速、日照、溫度以及紫外線等數據,還能測量土壤變化,再透過雲端技術傳輸整合,讓農民快速掌控天氣變化、和農作物成長情況。

魏瑞廷表示,「我會加上農民曆、我爸爸的經驗,因為現在已經不足以去對抗現在氣候的變遷,所以我們加上了微環境,自己的田自己測,把這些基本資料,我們自己把它做起來,把所有的大數據收好的時候,這些就可以做為對抗這些氣候變遷一些對策。」

過去農民參考農民曆、靠天吃飯,但這幾年天候異常,總是春暖花開的4月天,依照經驗,15到20日可以下肥,但今年氣候一下又濕又冷、一下高溫大太陽,讓農民法則大亂。微型氣象站透過科學方法蒐集稻田資料,掌握最佳施肥時間點。

魏瑞廷指出,「這些就是我們之後會做給下一期做參考,或者隔年的同一時間,等這個數據全部都收集很完整之後,可能某一年我在插秧的時候,我會看氣候溫度,適合的環境我找那一年的。」

透過這套和民間氣象團隊合作的微型氣象站,希望用科技務農的方式,讓農民擺脫過去只能看天吃飯的宿命。

(民視新聞/李育翰 台東報導)

更多新聞: 彰化田中氣象站上路 立委陳素月帶隊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