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塑膠循環經濟!回收再造封膜外銷全球

環保署訂出2030減塑目標,今年7月開始也和大賣場、回收業者合作,將每天高達40公斤以上的塑膠封膜,回收再造,製成一顆顆「再生粒」,成功外銷全世界,還能加工成衣服原料、塑膠製品,形成完整的塑膠循環經濟。

更多新聞: 2050海洋塑膠恐比魚多!英國科學家用衛星追蹤漂流路線

一板板的貨品,進貨後暫放在大賣場倉儲裡,外層包覆的塑膠封膜,主要用途防下雨潮濕,也能固定貨物。

但貨品上架前,封膜一撕下,就成了廢棄垃圾,過去只能丟掉,進焚化爐燃燒,但現在多了新用途。

員工仔細檢查,封膜上要是有麥克筆痕跡,或是貼上膠帶,得先分類,而剩下這些乾淨封膜統一集中,還可以二次加工形成循環經濟。

環保署從2019年7月開始,串聯大賣場和塑膠回收再造業者合作,要賦予封膜新生命,以大賣場為例,平均一天製造近40公斤的廢棄塑膠膜,一年高達1500公噸以上。

一袋袋的塑膠,由垃圾清運公司,統一送進再生產線。原本被當垃圾的廢塑膠,送上輸送帶,先進行破碎,接著兩道清洗程序,才能進入真正加工產線,180度到200度高溫壓出機,最後出爐的是這樣,一顆顆的再生粒。

工廠10條產線,平均一天能生產超過10噸以上再生粒,可別小看他們,現在業者成功外銷到中國、東南亞等地區,而且用圖還很廣,像是能抽紗做成衣服原料、或是其他塑膠製品,形成了完整的塑膠循環經濟。

台灣回收業者,技術站穩國際,就連聯合國環境總署國際資源小組,來台也特地抽空參訪產線,其實不只大賣場,全台一共12家網購業者,也加入「包裝減量」計畫,要省去不必要的包材,預估一年減少1700公噸,環保署更訂出2030減塑目標,除了7月實施的限制塑膠吸管,未來包括塑膠袋、飲料杯或是一次性餐具,都會逐步限制,目標2030年全面禁用。

講到塑膠減量,其實不少航空公司早就搶先落實,像是越南航空推出「綠色班機」。裝毛毯的袋子改用不織布袋,食物也不用塑膠包裝,改成蠟紙包裹,目標要把客艙垃圾減到最少。

根據業者統計,一般航班平均製造65磅垃圾,但綠色班機只有14磅,足足了少8成垃圾量,企業帶頭減量,上下游攜手落實循環經濟,都是要替地球資源盡一份心力。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太陽能營建循環 前進比利時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