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該不該普篩?醫師:能了解社區狀況「但有前提」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特別重申台灣進行普篩不符合經濟效益,因此防疫戰略維持不變,但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仍認為,應該分區進行小規模普篩比對,才能讓民眾對社區安心。對此,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也說,如果想掌握社區的感染狀況,普篩是唯一辦法,但只能握為輔助手段;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建議,未來應該入境時全面篩檢。

更多新聞: 韓國瑜擬對醫護普篩 陳時中:要以科學基礎來判斷

台灣到底要不要普篩?指揮官陳時中直接推翻,認為不符效益、不需要,但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認為應該要分區小範圍普篩,才能用實際結果讓民眾放心。

普篩雖然有助了解社區中疫情,但台大醫師黃立民指出「如果想要掌握社區裡面感染狀況,其實普篩是唯一的辦法,可是這種工具變成輔助的,而不是占主導性的,而且判斷結果的時候一定要綜合考慮」。

黃立民認為普篩還是會漏掉部分患者,甚至出現偽陽性的狀況,只能作為輔助,並提到「普篩不是不能做,如果把普篩當民意調查是可以的,譬如說這個地區,我每兩個月做一次篩檢,可以了解這兩個當中,這個地區有多少人暴露到病毒,可是這種東西最好像民調一樣,是內參的,公布的話會引起很多爭議」。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則提醒,近來疫情趨緩,加上各國逐漸解封國境,台灣未來如果重新開放外國人入境,應該在機場入境就先全面篩檢。

陳秀熙指出,「如果我們今天在居家隔離過程,未來有一個破口出現,我們都會產生群聚感染,如果今天可以做快篩跟二階段的核酸,我認為今天只要觀察三天就可以放行,不需要做居家檢疫14天」。

醫界對普篩各有不同論調,但無非都是希望,能讓疫情對社會的影響減少,讓民眾的生活盡快恢復正常。

--

【掌握武漢肺炎數據,點我看圖表資訊】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4千名第一線醫護全面普篩?韓國瑜改口:不強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