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滅菌再使用!重消醫材降低手術費 醫師:不敢百分之百保證安全
手術中所使用的醫療器材一般人很容易忽略,但這方面卻與病人息息相關,不僅是經濟上該要考量,安全性也是一大要點。(圖/翻攝「蒼藍鴿的醫學天地」YouTube)

影音中心/廖國安報導

2019年台灣平均每天有6903次手術進行,平均每分鐘約有5次手術產生,然而一般人在準備動手術時,很容易被忽略手術中所使用的醫療器材,而衛福部自今年1月1日起,至110年底前,醫療院所就算未申請也可使用重處理醫材,也就是說過往使用一次就該銷毀的醫療器材,可經消毒、滅菌後重複使用,但目前對重複使用醫材範圍,屬於柔性規範,大多沒有一個固定標準,定價也是每家醫院都不盡相同,很有可能會造成更多醫療糾紛。

更多新聞: 網友憂要被斷電啦...蔡總統祖厝驚見「電費欠繳單」枋山鄉長說話了

前台大醫師YouTuber「蒼藍鴿」日前邀請兩名臺北醫學大學的泌尿科醫師「陳偉傑」、「羅詩修」,來討論衛福部合法開放醫療院所,使用重處理醫材的政策;他們指出,過往有接觸過人體血液、組織的醫療器材,都是建議直接銷毀,不重複使用。然而有些醫院曾傳出,因醫材成本太高,病患負擔不起手術,而改用重處理醫材,來幫助經濟狀況較差的病患。

手術室99%人都不知道的祕密!醫師解析重消醫材政策 責任歸屬難界定
羅詩修醫師指出,有醫院曾傳出,因醫材成本太高而改用重處理醫材,來幫助經濟狀況較差的病患。(圖/翻攝「蒼藍鴿的醫學天地」YouTube)

陳偉傑醫生指出,現在醫院雖可以「合法」使用重處理醫材,但目前沒有一個統一規範,不僅醫材定價每家醫院不同,消毒的權責也不明確,且醫材做工複雜,讓醫生也不敢保證,經過消毒後就百分之百安全,所以醫師通常還是會建議病患,若想要有更高品質的手術,選擇自費的單次性醫材,一定是比較好。

手術室99%人都不知道的祕密!醫師解析重消醫材政策 責任歸屬難界定
陳偉傑醫生表示,目前醫材消毒的權責不明確,且醫材做工複雜,讓醫生也不敢保證,經過消毒後就百分之百安全。(圖/翻攝「蒼藍鴿的醫學天地」YouTube)

而醫生也會告知病患,使用重消或一次性醫材的利弊,因為重消醫材雖較便宜,但若出問題,很難定義責任歸屬,是消毒不夠確實,又或是醫生、病患本身的問題,界線將變得很模糊,最好的做法依然是多與醫師溝通、討論,好好了解自費與重消醫材,兩者在使用上可能會有的狀況,再做權衡。

手術室99%人都不知道的祕密!醫師解析重消醫材政策 責任歸屬難界定
重消醫材雖較便宜,但若出問題很難定義責任歸屬,界線將變得很模糊。(圖/翻攝「蒼藍鴿的醫學天地」YouTube)


更多新聞: 投履歷店家沒回 應徵者:眼瞎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