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珊、蔣萬安酸國際事務局 吳思瑤舉「日韓先例」批:一再為反對而反對
吳思瑤批蔣萬安政策能力空洞,而黃珊珊則是「一再為反對而反對」。(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旋風訪台,台海情勢緊張。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昨宣布,若未來擔任市長,將成立「國際事務局」,但隨即被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批「對地方政府組織不了解」,對手蔣萬安更酸,「要取代陸委會、外交部嗎?」。陳時中競選總幹事、立委吳思瑤今(5)日以東京和首爾為例,「國際事務局」非不能也,不為也,她也痛批蔣萬安政策能力空洞,而黃珊珊則是「一再為反對而反對」,無疑是執政的傲慢。

更多新聞: 快新聞/曹興誠捐30億助台灣國防! 網友呼喊郭台銘一同響應

吳思瑤表示,推動成立「國際事務局」,作為台灣的首都,作為世界的台北,這不只是理想,更應該是行動,這個議題分兩個層面跟「該不該做」及「能不能做」。

吳思瑤指出,第一,城市外交該不該更拚?國際事務要不要拓展?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台北城市外交成績,馬郝柯24年比不上阿扁4年,陳水扁任內4年締結姐妹市高達14個,馬英九和郝龍斌任內16年各締結2個,柯文哲即將卸任也只有5個姐妹市,三任加起來只新增9個姐妹市,高下立判。

吳思瑤提及,台灣外交困境之下,城市外交是國際發聲的重要路徑,不能停滯不前,所以陳時中說作為國家首都,台北必須擴大行動,代表台灣走出去。而國際事務不只是狹義的拓展外交,舉凡產業面如國際招商、引才攬才、觀光推廣、會展經濟、總部經濟等,再到教育文化事務如國際教育、文化交流、體育賽會、設計之都等,都應該整合資源,系統性推動。

吳思瑤說,陳時中更關切的是青年發展,國際事務局的核心業務也就是青年發展事務,不管inbound或outbound,都要為台灣的年輕世代創造更多的國際平台,也要善用近來蓬勃的「公眾外交public diplomacy」,讓青年人作為台灣最好的外交官,幫助年輕族群接軌國際,台北需要做更多、做更好。

至於第二個層次「能不能做」?吳思瑤說,第一時間就批評不可行的藍白候選人,簡單分享幾個實際操作的例子,「讓黃珊珊回憶一下,讓蔣萬安學習一下」。吳思瑤提及,2007年台北市觀光傳播局成立,2012年台北市體育局、法制局成立,當時她和黃珊珊都是市議員,為了因應新興治理業務的需求,議會支持業務執掌的整併,從組織面進行革新與提升,觀傳局是由原來的新聞處升格,體育局由體育處升級,法制局則是整併法規會及訴願會。

吳思瑤指出,所以新設局處可由現有的組織單位來「整併」,而不是黃珊珊由膝蓋式反應「砍掉哪一局」的「裁併」,怎麼黃珊珊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當議員時支持,當副市長就反對?

吳思瑤也舉出,東京在2014成立「城市外交基礎戰略Tokyo’s Basic Strategy for City Diplomacy」,2022更推出「國際都市戰略Project」,聚焦三面向,申辦國際會議,提高國際能見度;讓東京對外國人士更友善;培育國際人才。首爾也在2012成立「城市外交研究中心」,在「2030首爾展望Seoul Vision 2030」中更將流行文化、新創及美妝產業列為國際拓展的核心事務,將城市策略結合國家戰略,整合性推動。

「台北成立國際事務局,非不能也,不為也!」吳思瑤酸,蔣萬安昨天先批「是要取代外交部還是陸委會」,今天則拿香對拜「要成立青年事務局」,其實就是陳時中論述之一,都顯示出他的政策能力空洞,只能跟風。

吳思瑤也痛批,黃珊珊對陳時中主張的各項政策,從內湖交通到國際事務局皆然,都直覺式地視為對市府作為、甚至對她個人的挑戰,不願就政策的實質內涵進行理性討論,「一再為反對而反對」,無疑是執政的傲慢,而無視台北值得更好的需要,讓人遺憾。吳思瑤強調,國際事務局,是台北的需要,是產業的需要,是外交的需要,是青年的需要!「別人不做,阿中來扛!」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快新聞/裴洛西訪台後中國圍台軍演 布林肯批「公然挑釁」:恫嚇台灣與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