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言堂/不缺蛋 「公寓式」養雞場做到了

 專題組/唐郁荃、賴冠諭  嘉義報導

我們每天吃的雞蛋,到底是怎麼產出的呢?在過去傳統「籠飼」的養雞場內,專門下蛋的母雞,會被以3~4隻的數量,關在同一個鐵籠內,在互相踩踏、堆疊的狀況下,每天生一顆蛋,過完短短兩年的「雞生」。相比之下,以低密度養殖的「放牧」或是室內平面飼養「平飼」,則被認為是比較符合國際趨勢的飼養方式。


更多新聞: 異言堂/銀髮養雞當寵物 有助防老抗憂鬱


異言堂/不缺蛋!「公寓式」養雞場向上發展 每天產12萬顆蛋
公寓式養雞場

 然而「放牧」和「平飼」,因為所需面積大,加上低密度養殖,過去常被蛋農批評,產蛋效率沒有傳統「籠飼」高。再加上母雞自由活動,管理不易,造成推廣上困難重重。但在嘉義縣新港鄉卻有蛋雞畜牧場,已經突破了這兩項障礙。

這間由張守忠場長管理的「公寓式」養雞場,為了適應台灣地狹人稠的特性,「向上發展」,兩層樓各蓋有10間雞舍。目前飼養的蛋雞多達13萬5千隻,每天可以產出將近12萬顆雞蛋。雖然規模很大,但張守忠場長引進科技化的監測設備解決,只要用手機APP就能隨時監看雞舍內部的數據。如果雞隻出現攝食量下降等徵兆,也能即時請來獸醫處理。管理上相當輕鬆。


異言堂/不缺蛋!「公寓式」養雞場向上發展 每天產12萬顆蛋
平面飼養的雞舍

 根據張守忠場長這兩年的觀察,當其他養雞場受氣溫或疫病影響掉蛋時,自己的養雞場,產蛋率依然可以維持在九成上下。「早期我們飼養是遵照農委會規範,每平方公尺養12隻雞,現在已經下降到每平方公尺養8.5隻雞。因為雞有舒服的環境、開闊的空間,牠的運動量、採食量都會提高。產蛋率也會上升。」張守忠場長也發現,改為「平飼」後,雞隻也因為不需要在鐵籠內互相堆疊、踩踏,死亡率也降低不少。既能給予雞隻應有的生存權利,又能增加畜牧場的產量,堪稱是一舉兩得。

更多新聞: 異言堂/遇溫差大 禽流感就缺蛋 專家:產業韌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