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和中國學生座談 馬英九喊:兩岸同文又同種「仗打過了已經過去了」
馬英九表示,兩岸同文又同種「仗打過了已經過去了」。(圖/民視新聞)

即時中心/陳思妤報導

前總統馬英九率團訪中國,今(12)日和武漢大學學生座談。他以德國、法國為例說,德法雙方在征戰百年後,簽署條約並且放棄法朗跟馬克接受歐元,德國、法國既不同文也不同種,而且打仗打了很多年,「我們沒有這樣,既同文又同種,仗打過了已經過去了,以後希望不要再打仗了,增進交流才能備戰、能夠謀合」。他還送上《中華語文大辭典》等書稱,兩德簽了協議要合併後,德文字典急忙出版新的,他看了之後覺得不用等到那時候再來編,可以早先編,繁體字、簡體字發音都有,「透過各種管道讓雙方結合在一起」。

更多新聞: 快新聞/《無米樂》崑濱嬸睡夢中辭世 享耆壽94歲

馬英九今上午先參訪辛亥革命博物院,走上孫中山曾經發表演說的講台,高喊「三民主義、五權憲法」;接著,參訪武漢市檔案館參觀抗疫展覽,他稱武漢「疫情做了很好控制,使它不會大幅向外擴展,感到非常敬佩,這是對人類的貢獻」,談到武漢包機時甚至還跟中國說,「不好意思我們的政府造成你們的困擾」。

馬英九下午前往參觀武漢大學校園、與武漢大學學生交流座談。馬英九致詞時稱,「來大陸第三天,看到很多讓我感到熟悉的東西,從事兩岸工作37年第一次來大陸,真的耽擱太久,但一來看到很多熟悉的人跟畫面」有千千萬萬的聯繫,「讓我們來這邊之後感覺到非常親切」。

馬英九指出,他在卸任後在東吳大學教國際法5、6年,他發現兩岸學生在一起可以創造很大的火花,「很可惜一方面疫情,一方面我們政府換了主導人事,兩岸關係可以說是一落千丈,實在是感到非常難過、非常痛心」。他說,這是很好的機會,他還舉例,1870年普法戰爭,法國割讓2個省給德國,當時那邊的學校不教法文了要改教德文,但德法雙方在征戰百年後,歷經一戰、二戰,1963年簽署條約,雙方深刻互動和學生互訪不在話下。

馬英九稱,「德法2國既不同文也不同種,可是在交流下變成歐盟最主要力量,我感到最動容」,尤其1993年在歐洲留學打開報紙發現德國、法國準備放棄法郎跟馬克接受歐元,這是多困難的事情,「他們都做到了,為什麼兩岸做不到?」馬英九說,德法做到後就成為歐元最主要成員,他感到兩岸還有很多事可以做,很重要一點就是讓兩岸年輕人多接受、多了解,就可以增加一分友善、減少一分敵意,雙方逐漸熱絡在一起。

馬英九還說,他這次帶著20、30位台灣同學來交換意見,讓大家更熟悉,也希望之後武漢大學的同學可以來台灣,由馬英九基金會安排行程,讓這個交流成為長期工作。

馬英九還在結束對談的致詞時說,馬克宏第一次當選總統一上任就去德國,他們變成要好朋友,成為歐盟團結象徵。他稱,兩岸應該有比他們更好的條件來做,德國、法國既不同文也不同種,而且打仗打了很多年,「我們沒有這樣啊,既同文又同種,仗打過了已經過去了,以後希望不要再打仗了,增進交流才能備戰、能夠謀合,讓我們結合在一起」。馬英九稱,具體實踐方法可以再研議,他已經有些想法了,包括夏令營、冬令營等等,想好了可能這個暑假就開始做,希望這個暑假就可以再碰到。

馬英九最後也送書給武漢大學,包括《中華語文大辭典》,他稱很早就想捐這本書,因為兩德簽了協議要合併後,德文字典急忙出版新的,他看了這個之後,覺得不用等到那時候再來編,可以早先編,所以一卸任就請人編,共有2冊、5000頁、10萬辭條,繁體字、簡體字發音都有,「透過各種管道讓雙方結合在一起」。此外,他還送了當北市長時寫的《原鄉精神-台灣的典範故事》,裡面是寫台灣史,「再來擔任這個工作時候寫的《執政八年》」。

馬英九說,還有研究釣魚台的書,以及《傾聽與對話》,是「擔任中央工作時候每個禮拜接見民間領袖的對話,最後還有《看見馬英九》是我競選時聯合報出的,想我的時候就看這個」,以及《81秒世紀之握》,他稱,2015在新加坡跟「習先生(習近平)」碰面,是跨世紀創舉非常重要,「也希望我們友誼可以繼續往前發展」。

更多新聞: 馬英九幫台灣政府跟中國道歉?李正皓怒列誇張3舉動:舔共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