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演義/台灣傳統節慶美食 共享增添過節氣氛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各位有沒有想過,傳統民俗節慶的時機是怎麼訂的呢?其實節慶的由來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在古時候是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農耕的指導原則,至今每到節慶我們都還是會舉辦祭祀儀式,或是慶祝活動,而且藉由節俗食物的共享,來添增過節的氣氛。

更多新聞: 講話變直接!居台日男返鄉鬧笑話 與前輩聊天「開黃腔」氣氛秒尷尬

在台灣,幾乎每種節慶都有特定的代表性食物,像是清明節包潤餅,祭祀祖先則準備草仔粿跟紅龜粿,其中潤餅文化在台灣出現了南北差異。北部稱為「潤餅」,餡料多用蒸煮的,中南部則稱作「春捲」,先炒後捲,各有特色!另外清明節過後將要迎來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應景美食是肉粽,光是南、北粽,從粽葉、餡料到烹調的方式,完全不同。而每逢中秋節,大眾返鄉,家人團聚賞月、吃月餅。雖然港式月餅普遍攻佔台灣市場,但台式月餅賣像也不差,像傳統的「綠豆椪」,以及近來流行的「蛋黃酥」,起源皆來自於糕餅故鄉-台中豐原。,這集台灣演義就來為您一一介紹這些台灣節慶美食背後的故事。

更多新聞: 不該與台灣斷交!他嘆宏都拉斯犯了大錯 曝親中下場:最終將負債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