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男子應援團士氣比大聲 魔鬼訓練曝光

民視新聞/連忻 綜合報導

台灣棒球場上的啦啦隊加油方式,令外媒關注,事實上日本運動場上的加油文化也非常特別,有130年歷史的「應援團」,除了有常見的女性啦啦隊,還有負責指揮,用力拍手喊叫的男性啦啦隊,被分在「應援團指導部」,拍手喊叫要全場最大聲,必須接受魔鬼訓練。

更多新聞: 喊「把錢給我」竟沒人理 搶匪遭無視30秒尷尬逃跑

呼喊到聲音沙啞,烈日下雙手奮力擺動的大男生,來自日本明治大學的「應援團」,專為體育競賽自家隊伍加油打氣。

雖然沒有在賽場上展身手,但他們各個是棒球隊員的最強後盾,練習流的汗水也沒比體育選手少。日本的應援團文化,起源於130年前左右,一開始是高中社團,逐步擴大到大學。

日本男子應援團士氣比大聲 魔鬼訓練曝光

應援團組成分為3大部分,除了大家熟悉的樂隊和啦啦隊,台上還有指揮的指導部,通常穿著制服、手臂上別著學校英文字母開頭,而基本應援方法,由指導部人員呼喊口號,喊出球員和加油短語,為了氣勢贏人,拍手需要魔鬼訓練。

手肘與手臂垂直90度,往後延伸到最緊繃,再往前用力拍。

比大聲不落人後,則必須練習腹式呼吸。

明治大學應援領導部隊長說,「歡呼基本的要素是呼喊與拍手,邊拍手邊大喊『加油!』,因此我們的訓練追求極致的大聲。」

過往應援文化,指揮清一色是男性,現在女性也能加入。

日本男子應援團士氣比大聲 魔鬼訓練曝光

隊員說,不只訓練身體,內心意志也要非常強大,就算比數大落後,仍必須堅信自家隊員的能力,給出最震撼的鼓勵。

日本應援團文化宣導者說,「應援團領導部啦啦隊人數正急遽下降,美式啦啦隊的人數則維持,甚至有些地方還上升,不過總體來說都在減少。」

如今著重舞蹈與表演的美式啦啦隊,是相對主流的應援場景,日本的指揮應援文化傳統,面臨生存危機。

更多新聞: 超甜正妹赴日圓夢成迪士尼員工 遇台灣人1暖舉當場淚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