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民調輸贏又怎樣?選戰中的數字有多重要?
7/20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結果(圖/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社群中心/鄔昕佑報導

2024總統大選選戰開打後,幾乎每天都有新的民調數字出爐。

距離投票日還有半年之久,現在的贏還不算贏;現在的輸也不是輸,那為什麼現在的民調還是重要呢?

更多新聞: LIVE/備戰選戰! 賴清德合體立委參選人拍「定裝照」現場直擊

➤大家的意見決定你的意見 - 從眾效應與沉默螺旋?

本就有政黨認同的「基本盤」,只要投票日當天有出門投票,候選人就不失分達標;而要拿到中性選民的支持、獲得最終勝利,「民調領先」就是說服選民相當有力的證據:

選戰中雙方都會說服自家支持者「我是最好的」,但中性選民在決定「誰說的才是真的」時,很容易就傾向相信「比較多人支持的那個」,此即「從眾效應」;當個人意見與大多數人意見相符時,會更加自信外放,反之則容易選擇保留與沉默,此即「沉默螺旋」。

候選人想辦法在選前民調中勝出,即是要營造「社會主流都支持我」的氣氛,說服選民「一起來當勝利的一方」。

專題/民調輸贏又怎樣?選戰中的數字有多重要?

|相關新聞:

侯友宜永和出席民歌之夜 支持者高喊總統好

太陽花領袖對決半分忠之子 中和立委三角督!民眾黨也參戰

快新聞/若郭台銘參選侯友宜變老四 他曝「這原因」保不住基本盤

➤「搶救」、「棄保」 - 民調真實操作?

不過在複數選區(多位候選人中選出一位以上當選人)的狀況,如議員選舉時,就不一定是「民調愈高愈好」了。

同黨兩位候選人民調相近時,因為支持者重疊,雙方都有可能說服自己的選民「棄他保我」;民調有些許落差時,也會出現「他已經穩了,我才需要你們搶救」的耳語。

戰況較為複雜,且候選人多,變數也多,民調高也不保證會贏了。

專題/民調輸贏又怎樣?選戰中的數字有多重要?
2024總統大選,郭、侯、柯的關係,讓外界不斷猜測最後一定有人會遭棄保

|相關新聞:

柯朱密謀藍白合?談好讓朱當閣揆? 民眾黨告爆料媒體、國民黨態度曖昧

郭台銘參選、藍營支持者會自尋出路?名嘴斷言:最後一定「他」被棄保

快新聞/最強母雞變落湯雞! 前藍委蔡正元:侯友宜「林耕仁」化

➤民調大贏,卻輸了選舉 - 統計學也會失準?

然而,就如前面提及的「沉默螺旋」,主流支持聲音可以說服中間選民「加入我們一起勝利」,但當檯面上只剩一種聲音時,相反意見全面沉默,反而容易成為無法計量的勢力。

例如:2020總統選舉,選前倒數2個月,韓國瑜呼籲支持者「接到電話都說支持蔡英文」,試圖讓民調「蓋牌」,就是想利用沉默的力量反敗為勝。儘管最後未能成功,卻是台灣選舉史上相當奇異的一筆。

又如2017川普希拉蕊對決,選前各家民調都是希拉蕊大贏,好萊塢、公眾人物,甚至川普同黨議員等主流聲音都不支持川普,但最後結果卻是出乎所有人意料。

民調失準原因百百種,調查機構、調查方式、問題設計等都有可能影響結果。就算選前一片看好,各家候選人也不敢掉以輕心。

專題/民調輸贏又怎樣?選戰中的數字有多重要?
川普兩次競選總統,結果都與選前民調不盡相同

|相關新聞:

快新聞/民調「唯一支持蔡英文」 韓國瑜登上英國媒體!

「唯一支持蔡英文」是韓國瑜奇招?范世平:為民調低找合理化藉口

美選民調再次失準! 忽略隱性支持者 成最大關鍵

➤「空戰」怎麼打 - 輿情操作超重要!

選前每次有大事件發生,網路評論發酵後,通常都會反映在民調數字的變化上。

因此,各家候選人的「空戰」,就是維持節奏的主戰場:透過廣告、媒體、名嘴、KOL的意見傳達,鞏固支持者、吸引中性選民。

成功營造自己是主流意見的一方,通常就能在選戰中持續穩紮穩打。

|相關新聞:

『716遊行』女學生舉牌控「他」歧視女性 范世平分析:民調掉更多

快新聞/陳建仁施政滿意度出爐!近5成給予肯定 民意基金會:表現將影響2024選舉

女性支持者流失中! 歧視言論發酵?柯文哲:無奈被造謠

➤「陸戰」才是票! - 深蹲地方、經營選區的總驗收!

過去有許多網路聲量極高,卻在地方選舉中無法當選的例子;也有過一時「空降參選人掛黨籍就上」的狀況。雖然是兩種結果,成因卻都出自強力的空戰經營。

對非政治世家、非地方勢力的參選人而言,成敗當然不能只靠「有可能會中」的空戰計畫。只有與選民真實見面交流、勤跑地方行程,一雙雙握過的手才會真正變成進入票匭的支持。

|相關新聞:

拚了! 迎戰黨內世代交替 費鴻泰燈會陸戰空戰齊發

過年不得閒!立委辦活動深耕選區

藍營背景+空降參選引綠營基層炸鍋 李正皓親上火線回應爭議

更多新聞: 專題/看棒球還是在看「她」?比球員更具聲量的啦啦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