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言堂/手工紙溫度成就藝術品 書法家吳季如心甘情願「幫人養小孩」
埔里鎮自日治時期即為造紙重鎮〈圖:民視異言堂〉

專題組/翁如儀、余啟成 台中、南投報導

南投縣埔里鎮自日治時期就是造紙重鎮,關鍵在於埔里鎮處處有湧泉,水源充沛、水質甘美、且含鐵量少;而「好水」正是造出好紙張的重要元素,因此這裡的手工造紙業,迄今仍夙負盛名。

更多新聞: 異言堂/「狂書」大師吳季如 母親用「人蔘換毛筆」成就藝術路


異言堂/手工紙溫度成就藝術品 讓書法家吳季如甘願「幫人養小孩」
紙廠第二代老闆娘吳淑麗。

紙張的重要性,書法家最有感。書法家吳季如總會來這尋找「對的紙」,他透露:「人手篩出來的手工紙有溫度,而機器紙經過輾壓,幾乎沒有氣孔,撐不到一百年就會碎掉。」因為瞭解紙張對於書法作品的重要性,讓吳季如堅持使用能撐超過千年的手工紙。

要讓藝術家的作品永垂不朽,好紙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手工紙的消費市場相當侷限,也讓吳季如和紙廠的情誼更加可貴。紙廠第二代老闆娘吳淑麗坦言:「早期紙業很辛苦,如果紙沒有賣出去,員工的薪水、家裡的開銷、小孩子的學費都成問題。」

紙廠和吳季如結緣時,是吳淑麗的公公經營的年代;吳季如個性豪爽,和吳淑麗的公公成為至交,只要紙廠銷不出去的紙,吳季如就會霸氣全部買下。吳季如回想當年:「我來的時候,老闆就會說,整間倉庫的紙算我七萬,應該是他三個孩子的學費,他也不會多拿。」這段「幫忙養小孩」的經歷,也讓吳季如對紙廠的感情更深。

1980年代,埔里曾經同時擁有40多家造紙廠,如今卻屈指可數;曾經的輝煌,漸漸沒落。儘管成為夕陽產業,但紙廠第三代仍在努力創新,希望融合傳統和現代,讓這具有溫度的手工紙,繼續訴說她的美麗。

更多新聞: 異言堂/自己的松露自己種 台灣松露拚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