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南路消失不見的「書店街」 【書店街百年風華】重溫閱讀的美好
夢回重慶南路消失不見的「書店街」。(圖/資料畫面)

生活中心 / 綜合報導    

台北市重慶南路,曾經是知名書店街,如今紛紛改為商旅、餐飲進駐,除了閱讀習慣改變,外界曾質疑租金飆漲也是主因,不過實價登錄顯示,2014年時月租金高點在4264元,2017年是2754元,房東即使減租還是沒法經營,關鍵在於現在大家都比較少在實體通路買書了。在1970、80年代全盛期,全台七成的書局、出版社都集中在這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過年之外幾乎不打烊,事實上這條書街已經有百年歷史,一開始就提供民眾在現場可以免費翻閱,大大的改變台灣人對於書局的印象,戰後許多上海的書局,也跟著政府撤退來台灣,重慶南路從此由上海幫主掌,特別的是重慶南路的書局,專業分工相當細緻,不論是財經管理、電腦資訊,乃至於中醫、命理。都找得到專賣的書局,但是當網路世代崛起之後實體書店不再絕對重要,重慶南路的書局,被餐飲、商旅所取代,台灣演義週日8/6晚間7:55分將播出【書店街百年風華】請鎖定53民視新聞。


更多新聞: 連續假期街頭美食大口吃 【台灣小吃的秘辛】揭庶民文化彩蛋!

早在十九世紀,台灣就已經出現書局,格局狹小陰暗,主要賣的是,地理師看日子需要的通書,或者是科考用書、像是千字文等,直到日治時期,重慶南路開始之所以形成書街,是起因於「新高堂」的成立,新高堂樓高三層,兩百七十坪賣場,是當時台灣最大規模的書店,裡頭不只賣書、收音機,還賣鋼琴、音樂會的門票等,新高堂落成也讓許多的書局,紛紛往重慶南路靠攏,「書街」儼然成形,台灣知識份子可以在這裡,飽讀世界名著、歐美思潮,短短一條書街,成為台灣人知識啟蒙的重要搖籃。


夢回重慶南路消失不見的「書店街」 【書店街百年風華】重溫閱讀的美好
書街凋零,重溫重慶南路書店街百年風華。(圖/資料畫面)


重慶南路不僅是台灣密度最高的書店街,就連騎樓下的書報攤,也蔚為觀止,尤其是黨外雜誌被查禁的年代,書報攤成為禁書流通的祕密基地,報攤老闆會用牛皮紙袋包好,藏在書報攤的最底下掩人耳目,到了1980年代,大型連鎖書店,像金石堂等進駐重慶南路,明亮的空間、複合式的經營,取代了傳統書店,而邁入二十一世紀,全然網路時代,購書、看書都可以透過網路,重慶南路書街快速凋零,取而代之的是商旅以及餐飲業,百年書街風華怕只能成追憶。網路世代大家獲取資訊的通路更加多元,實體書店不再絕對重要,不過閱讀風氣依舊是人類,重要的人文素養,重慶南路書街的百年風華,期待大家重溫閱讀的美好。台灣演義週日8/6晚間7:55分特別播出【書店街百年風華】請鎖定53民視新聞。


✅ 更多台灣演義:請點我

✅ 訂閱: 胡婉玲 Anne Hu



更多新聞: 國情需求下的兵役制度 瑞士全民皆兵「家家戶戶都有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