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故宮博物院文物保存未妥遭糾正 監委:庫房雜物堆疊、動線混亂
國立故宮博物院今(16)日遭監察院糾正。(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即時中心/林捷庭報導

監察委員蔡崇義、王麗珍、王美玉今(16)日針對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未妥善保管及防護設施不足,致遭毀損及高階圖檔外流,提出糾正。3位監委表示,故宮庫房工作空間「雜物堆疊紊雜」,不僅防護設施不足,人員分工及動線也混亂不明,長期置文物安全於高度風險中。另外,監委針對文物保存及管理、修護空間配置、人才引進與院區維安等問題,促請故宮儘速檢討改進。

更多新聞: 你知道嗎?翠玉白菜非國寶 躋身國寶不易!蘇軾書前赤壁賦堪稱最委屈國寶

監察院今日發布新聞稿指出,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近70萬件國寶文物,肩負文物保存管理之重責。但是該院分別在2021年2月3日、2022年4月7日打開文物包裹後發現「明 弘治款 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清 康熙款 暗龍白裏小黃瓷碗」破損;2022年5月19日整理文物時,因人員作業疏忽,導致「清 乾隆 青花花卉盤」掉落破損,引起外界軒然大波。

監委蔡崇義、王麗珍、王美玉深入調查發現,故宮庫房工作空間「雜物堆疊紊雜」,不僅防護設施不足,人員分工及動線也混亂不明,長期置文物安全於高度風險中,肇致故宮文物因人為疏忽而掉落破損,傷害文物甚鉅,重創故宮保護文物瑰寶之形象及聲譽。經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今日通過監察委員蔡崇義、王麗珍、王美玉提案,糾正故宮,並要求行政院督促所屬檢討改善。

監委指出,因故宮文物過去於特別參觀、策展、修護等開箱提件之人員接觸紀錄未臻詳實,且文物之裂痕狀況亦未確切記載登錄,致無從追溯文物破損之相關原因及責任,顯有疏失。

監委另調查發現,2012年9月間故宮文物「黃河蘭州浮橋圖」,遭該院時任圖書文獻處林姓研究員兼科長,以「展櫃尺寸不符」為由,即擅自命人裁切裝裱花綾,宛如削足適履的作法,故宮竟渾然未察,直至隔年4月間才發現,有監督不力之處。

針對上述情形,監院詢問故宮前院長馮明珠雖稱,林姓研究員已受拔除科長一職懲處,但故宮相關書面資料卻顯示,林員竟是以「專心執行計畫」為由,而自行簽報免兼科長,顯與本件人為裁切行為無涉,肇致人為毀損「黃河蘭州浮橋圖」裝裱花綾事件發生迄今,故宮仍無相應責任檢討及懲處,核有怠失。

此外,故宮於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間,將高階圖檔放置對外開放查詢服務的網路儲存裝置進行處理作業,造成有心人士利用系統漏洞,存取未對外開放之圖檔,肇致超過3萬張故宮文物高階圖檔外流。詎故宮於2022年6月13日接獲民眾通報後,直至2023年3月14日媒體報導後逾9個月始通報,違反資通安全管理法相關規定,核有疏失。

另外,監委針對文物保存及管理、修護空間配置、人才引進與院區維安等問題,促請故宮儘速檢討改進,內容如下:

一、現行故宮文物保存,部分仍以數個文物牛皮包裹裝;部分改以藍布盒裝,惟主要為多物一盒且多層堆疊於鐵箱之方式保存。另鐵箱依舊有以木絲區隔者,目前雖逐步改以棉被及棉墊區隔替換,但人工搬運時除易生風險,且關箱時易有外力施壓之可能,均顯示故宮保存文物方式仍有極大檢討改善空間。

再經監院實地履勘發現,故宮山洞庫房環境條件欠佳。為具備現代化博物館要件,故宮允應參酌國內外博物館之先進管理及保存文物方式,加速庫房設備更新及保存管理措施精進,俾我國珍貴文物得以永續妥善保存。

二、據審計部查核結果顯示,近10年故宮院長已抽點1萬5千餘件文物,待修護文物約有437件,惟實際修護數量僅79件,不及2成,比例顯有落差。又故宮現行文物修護人力不到20人,卻肩負南北院近70萬件文物修護之重任,人力明顯不足。

此外,故宮於2019年至2023年所編列之文物安全、管理及維護經費占故宮歲出預算不及1成,占比仍屬偏低。經監院實地履勘發現,故宮器物織品修護室實與一般辦公空間無異,空間狹小且過於簡陋,恐難以滿足文物修護之專業需求。均待故宮儘速謀求對策,以澈底完善文物修護空間及專業人力配置。

三、有關外界迭有故宮「遇缺不補」訾議,據監院調查發現,故宮簡任以上部分職缺於出缺2年至4年後始進行人員甄補,足證外界疑慮並非空穴來風。故宮身為世界級博物館,擔負國內博物館領頭羊之使命,如何持續挹注優秀人才與國際新興知識技術之活水,與時俱進,以確保國際博物館地位與水準,有待故宮積極思忖策進。

四、2022年3月13日故宮1名駐衛警察隊隊員未經核准即擅離職守,嗣因離開院區期間另以持有毒品遭逮,惟故宮對於隊警擅離院區逾2小時後始知悉上情,已足生損害故宮院區安全之疑慮,實有未當。故宮允宜以本案為鑑,針對院區巡邏勤務之內部管理制度,檢討改進。

更多新聞: 國史館首批蔣介石日記出版 盼促社會和解!蔣方智怡母子出席